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积极情绪启动对中学生压力感受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5:11

  本文关键词:积极情绪启动对中学生压力感受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积极情绪 情绪启动 压力 积极心理学 中学生


【摘要】:压力(pressure)是个体面对某些情境或刺激时,经自身的认知和解释,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反应,它是个体与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自身发展阶段特点及环境的特殊要求,中学生已经成为压力的易感人群。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压力及其应对问题,其中,积极情绪介入是一个广受关注的因素。所谓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是个体由于内外刺激或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积极情绪通过其自身特点及与其它因素相作用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主观压力感受的改变。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采用积极情绪启动实验范式,考察积极情绪介入及其强度对于中学生压力感受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两个子研究。研究一主要考察有无积极情绪启动对中学生压力感受的影响,包括预研究和正式实验研究(实验一)两个部分,实验一为一个单因素组间前后测的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情绪启动(有启动/无启动);因变量为压力的各阶段测试值。研究二分别从内外两个角度选择了人格倾向性(实验二)和介入情绪强度(实验三)两个因素,考察相关因素对积极情绪影响下个体压力感受影响的变化。研究二同样分为预研究和正式实验两个部分,其中实验二主要考察人格倾向性在积极情绪影响压力感受中的作用,为2×2被试间设计,自变量A为人格倾向性(外倾性/内倾性),自变量B为情绪启动(有启动/无启动),因变量为压力改善值;实验三主要考察介入的积极情绪的唤醒度对压力感受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组间前后测的设计,自变量为情绪唤醒度(高唤醒度/低唤醒度),因变量为压力改善值。实验被试为某普通高中高一学生,通过预研究排除了抽取被试样本库中近期有重大应激事件的样本后,共得到204份有效样本,其中男生91人,女生113人,年龄为16.32±0.537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研究结果发现:(1)实验组和控制组压力感前测没有显著差异,后测差异显著;实验组压力感前后测差异显著。有积极情绪启动的被试组压力后测分数显著小于无积极情绪启动的被试;实验组在积极情绪启动后压力感显著低于启动前。(2)当考察人格倾向性因素的作用时发现,情绪启动前(即前测),人格倾向性主效应显著。即前测时外向的被试的压力感受显著高于内向的被试组;在施加积极情绪启动后(即后测),积极情绪启动主效应显著,有启动的组别分数低于无启动的组别分数,人格倾向性主效应消失,在有启动组后测上内外倾组别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无启动组后测上内外倾组别有显著性差异,(3)当考察情绪唤醒度在积极情绪影响压力感受中的作用时发现,在压力后测上,不同唤醒度被试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高唤醒度被试组分数显著低于低唤醒度被试组;在压力改善值上,高低唤醒度组在积极情绪影响中学生压力感受中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高唤醒度改善值显著大于低唤醒度改善值。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为:(1)积极情绪启动对压力感受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2)在无情绪介入的条件下,外倾性被试压力感前测值高于内倾被试,在压力感后侧值上外倾性被试仍高于内倾被试,但外倾性被试能自我缓解部分压力,内倾性被试压力值随时间增加有部分上升;当进行情绪启动后,积极情绪能改善内外倾被试压力感受,内倾被试改善值大于外倾被试。(3)情绪唤醒度对压力感受有显著影响,唤醒度越高,压力改善越显著。
【关键词】:积极情绪 情绪启动 压力 积极心理学 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6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3
  • 1 文献综述13-25
  • 1.1 积极情绪及其启动研究回顾13-19
  • 1.1.1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回顾13-15
  • 1.1.2 积极情绪研究回顾15-18
  • 1.1.3 情绪启动相关研究18-19
  • 1.2 压力相关研究回顾19-23
  • 1.2.1 压力及其种类19-20
  • 1.2.2 压力的作用20-21
  • 1.2.3 压力的测量21-22
  • 1.2.4 中学生压力研究回顾22-23
  • 1.3 积极情绪与压力感受23-25
  • 1.3.1 以往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23-24
  • 1.3.2 研究范式24-25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25-28
  • 2.1 当前积极情绪对压力感受研究的主要问题25-26
  • 2.1.1 压力感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5
  • 2.1.2 积极情绪与压力感受实验验证性研究较少25
  • 2.1.3 积极情绪启动的真实性较理想化25
  • 2.1.4 对中学生压力感受研究价值取向片面化25-26
  • 2.2 研究内容与方案26-28
  • 2.2.1 研究目的26
  • 2.2.2 研究内容26-27
  • 2.2.3 研究假设27
  • 2.2.4 研究意义27-28
  • 3 实验研究28-48
  • 3.1 研究一:积极情绪启动对中学生压力感受的影响28-34
  • 3.1.1 预研究:开发材料和基线测试28-30
  • 3.1.2 实验一:积极情绪启动对中学生压力感受影响的实验30-34
  • 3.2 研究二:相关因素在积极情绪对压力改善作用的影响的研究34-48
  • 3.2.1 预研究:筛选被试和开发材料34-38
  • 3.2.2 实验二:人格倾向性对积极情绪改善压力感影响的实验38-44
  • 3.2.3 实验三:情绪唤醒度对积极情绪改善压力感影响的实验44-48
  • 4 总讨论48-52
  • 4.1 积极情绪启动对中学生压力感受的影响49
  • 4.2 人格倾向性在积极情绪影响压力感受中的作用49-51
  • 4.3 情绪唤醒度在积极情绪影响压力感受中的作用51-52
  • 5 研究结论52-54
  • 5.1 研究结论52
  • 5.2 创新之处52-53
  • 5.3 研究不足53-54
  • 6 启示及建议54-56
  • 6.1 以往研究的问题分析54
  • 6.2 对当前教育工作的启示54-56
  • 参考文献56-61
  • 附录 161-62
  • 附录 262-63
  • 附录 363-64
  • 附录 464-65
  • 附录 565-66
  • 附录 666-67
  • 附录 767-68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68-69
  • 后记69-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颖,李雯雯,刘电芝;国外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艳梅;汪海龙;刘颖红;;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4 杨丽珠;董光恒;金欣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5 王艳梅;郭德俊;方平;韩学军;唐丽萍;曲静;;积极情绪影响任务转换的性别和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6 兰伟彬;常经营;;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7 王艳梅;;积极情绪的干预: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8 王新;;积极情绪述评[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刘天月;;积极情绪性质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白景瑞;应湘;王少华;;积极情绪的研究现状初探与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娜;;浅析人格和积极情绪[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永;王振宏;;积极情绪、心理韧性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邢采;孙健敏;;积极情绪和心理韧性对于风险决策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曹忠良;;情绪工作中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的化解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权方英;李宏翰;;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情绪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朱丽芳;;积极情绪对不同认知风格个体的不合理信念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董俊;王振宏;张建飞;;不同趋近水平的积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亚;王振宏;;不同趋近水平的积极情绪对反应抑制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琦;董妍;邢采;;积极情绪与健康:研究进展与理论模型[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亚;;积极情绪对压力反应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艳梅;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董光恒;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启动对冲动控制影响的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丽君;美感与积极情绪的关系及对变化觉察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4 石长地;积极情绪对整体与局部特征知觉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袁冬华;自我损耗效应及其克服:积极情绪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邵华;应对研究的挑战性问题与新方向[D];吉林大学;2013年

7 何晓丽;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与人际互动影响的线索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小月;不同注意偏向下内隐积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小萌;积极情绪对自我损耗的预防与补偿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王璐;不同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情绪诱发视盲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4 鲍爱华;团体辅导培养医学生积极情绪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姜凤;企业家积极情绪对创业认知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宋洁;合理情绪训练对高职生积极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云清;不同动机强度的趋近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的调节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应通;娱乐媒介对积极情绪的激发效应及机制探讨[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阳缘园;提升中小学教师积极情绪的团体干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昆;积极情绪对孤儿的面孔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6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56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