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中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14 10:30

  本文关键词: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中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卫生 体育和训练 人体 学生


【摘要】:目的考察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抽取陕西省延安大学、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2所高校的721名在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其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主观锻炼体验进行调查。结果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维度得分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维度均呈正相关,体育锻炼、除身体吸引力的身体自尊其他4个维度均与心理烦恼呈负相关(P值均0.01)。递归路径模型拟合较好,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27,体育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直接作用为0.42,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53,身体锻炼通过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间接作用为0.22,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总效应为0.54(P值均0.01),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联合解释量约为42%。结论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均能改善身体自尊水平,而且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精神卫生 体育和训练 人体 学生
【基金】: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处(学生工作处)的大力支持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身体自尊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害羞、交往焦虑等有密切关系,其对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作用[1-3]。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尊[4-6],改善个体情绪[7],降低焦虑[8],增强主观幸福感[9]和自我和谐[10]等,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有关体育锻炼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郭玉江;;身体自尊在职业女性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模型检验[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陈为民;;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实证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晋伟;;研究生体育锻炼性别差异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徐晓波;滕瀚;;身体自尊对大学生害羞的影响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5 王佃娥;杜发强;;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与体质健康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陈欣;蒋艳菊;;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交往焦虑的关系: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4年04期

7 王翠萍;王德芳;;民族学院大学生身体自我与生活满意度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12期

8 胡玉华;朱小毛;;散打选修课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01期

10 任军;符家庆;顾问;;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性别差异调查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川;;以攻防格斗为主线的武术课堂教学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陈治强;许宝林;;“掌握学习”法在体操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余群;徐大明;王丽平;;体育锻炼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孟海江;姚彬彬;;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反应[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方百盈;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3期

6 房蕊;;女大学生身体锻炼项目、时间带特点及其与心理效益的关系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5期

7 韩英甲;;德州市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6期

8 凌波;王杰泓;王环;;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9 江金泽;;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探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6期

10 司徒炳坤,曾芊;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j;;身体锻炼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卫东;陈素珍;;不同类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强迫症状影响的比较研究[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3 熊明生;郭煦澄;周宗奎;;锻炼行为、经历、意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沈梦英;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干预策略:TPB与HAPA两个模型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运洲;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赛前心理干预机制及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夏祥伟;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翟一飞;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相关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岭;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模型、多维检测、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刚;竞技心理适应性量表计算机测评系统的研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宁武;高水平沙排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临场技术表现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张亭;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选项课对学生主体性的影响状况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解超;男子大学生足球运动参与动机量表的编制与检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锐;南昌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代志星;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俊;不同运动干预对儿童身体自尊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倬,刘玫瑾,于秀;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唐闻捷;张玮;;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功能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李闻戈;女大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毓雄;试论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0期

5 谢琴,吴佑年;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鲁松涛;韩正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的元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7期

7 陈旭;;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8 陈鑫;;陕西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主观体验与客观行为分析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9 卢元镇;;当今学校体育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郭文武;;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锋;青少年体育锻炼中主观幸福感与运动习惯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玲;青少年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霍芹;青少年身体自我、学业自我与生活满意感关系的城乡和性别差异[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晓强;张大均;;父母依恋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作用机制[J];心理学探新;2010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啸;蔡安辉;董纪昌;;房价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基于热最优路径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樊霞;俞舟;;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大学创新能力成长吗?——基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实证检验[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3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创新[C];2014年

3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晶;集体行动双重路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袁先亮;大规模网点物流路径规划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72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72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f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