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亲子三角关系与抑郁:自尊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亲子三角关系与抑郁:自尊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考察自尊在亲子三角关系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测量267名初中生。结果:1替罪羊和跨代联盟与自尊显著负相关,与抑郁显著正相关;2亲职化与自尊显著正相关,与抑郁显著负相关;3替罪羊与跨代联盟的运作使子女自尊水平降低,进而导致子女抑郁水平升高;4亲职化提高了子女的自尊水平,进而导致抑郁水平降低。结论:亲子三角关系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抑郁,也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抑郁。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亲子三角关系 抑郁 自尊
【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BS2013SF010)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13CJYJ08) 山东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学科带头人培育)计划项目资助
【分类号】:R749.4;B844.2
【正文快照】: 亲子三角关系(triangulation)是指当父母发生冲突时,子女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而形成的一种消极亲子关系模式。子女一般以替罪羊(scapegoat-ing)、跨代联盟(cross-generational coalition)和亲职化(parentification)三种形式卷入亲子三角关系。其中,替罪羊是指父母将注意力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董平;张卫;孙文强;邢文利;李霓霓;吴欣欣;金淼;;儿童亲职化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一项回溯性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2 洪彩华;;试从“反哺”与“接力”看中西亲子关系[J];伦理学研究;2007年02期
3 陈冲;洪月慧;杨思;;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4 陈洁;刘铁桥;郑敏婕;陈冲;焦彬;李凌江;;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对抑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5 陈武;周宗奎;王明忠;;高中生父母冲突与抑郁: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叶萍;吴记峰;;农村养老模式探索:“反哺”还是“接力”——基于山东日照云台村的亲子关系的实证观察[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车流畅;;辽宁农村离婚和赡养纠纷的文化诱因[J];法制与社会;2010年28期
3 邹涛;魏华;汤稳权;付胡海;;武警士兵群体自我效能感对安全感和抑郁的调节效应[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吴洪辉;;大学生生活应激、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年02期
5 蔺秀云;李文琳;李泽;王中会;范腾燕;刘杨;;对立违抗儿童家庭问题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7 何日取;;我国亲子关系社会学研究的再思考[J];理论界;2010年04期
8 王斐;许燕;张宏宇;;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沉浸与大学适应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8期
9 范成杰;;代际关系的下位运行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刘玉洁;龚继红;;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研究[J];学理论;201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陈进;多维内隐自我概念的特性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芳;社会转型期的孝道与乡村秩序[D];上海大学;2013年
5 熊燕;大学生生存理由及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魏华;压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娟;新农村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现状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咏雪;转型社会下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阳;亲子三角关系在初中生知觉父母婚姻冲突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D];河南大学;2011年
4 申彦丽;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郑旭兰;终身发展视角下小学教育对学生影响的生命回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东;当前我国家庭亲子冲突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春光;角色、互动与亲子关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刘静;论离婚案件中的子女最大利益原则[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赵晓川;不同性别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10 丁建飞;某医科大学学生认知特征与抑郁症状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阿丽;方晓义;涂翠平;李红菊;;父母冲突、青少年的认知评价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2 李彩娜;张曼;冯建新;;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3 田丽丽;;高中生学校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基于日重现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4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5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7 徐夫真;张文新;张玲玲;;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心理学报;2009年12期
8 邹涛;姚树桥;;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式的研究:起源、发展和整合[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9 陈建文;王滔;;自尊与自我效能关系的辨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10 张永欣;热娜古丽·艾赛提;魏华;张笑容;陈洁;谷传华;;自尊的毕生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勋;;主持人语:谁来年息“家庭战争”[J];父母必读;1999年12期
2 张智琦;焦阳;;日本经营者、顾客与政府形成的三角关系[J];食品安全导刊;2014年13期
3 林松;;亲爱的,你需要什么[J];婚育与健康;2010年01期
4 刘振中;赛燕燕;;爱情嫉妒的深层心理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12期
5 侯志瑾;家谱图及其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Ezra F. Vogel;;美中日三角关系(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刘子敏;;论小说《紫颜色》对三角关系模式的新诠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卓;药店的“三角关系”[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 高连奎;环环相扣的三角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3年
3 杨立群;“三角关系”[N];解放日报;2007年
4 见习记者 王晓明;中俄印合作:不建战略三角,不针对第三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黄升民;报纸经营的三角游戏[N];中华新闻报;2003年
6 记者 陈文;“伊朗不是用来进行冒险的国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路新;中日韩贸易出现“三角关系”[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8 裴远颖;如何看待中印俄“战略三角”[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江时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多管齐下”提升中拉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高华;2004年:欧美俄三角关系挺热闹[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俊华;美日韩安全三角[D];外交学院;2005年
2 王海滨;冷战后日本台海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才;从三角关系视角看中国—东盟—日本关系发展[D];暨南大学;2008年
2 温旭明;中美欧三角关系缘起及发展趋势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淳凯;中美俄新三角关系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曾璐;新世纪初中美俄安全三角关系探析[D];暨南大学;2002年
5 赵月峰;论冷战后的中美日战略三角关系[D];延边大学;2001年
6 卢克(Haykaz Nazlukhanyan);东南亚与美国和中国的非对称三角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朴秀英;冷战结束后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日本安全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常利锋;第二次印巴战争对印巴美三角关系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4年
9 艾自琼;青少年自我分化及其与亲子三角关系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马婷婷;大学生亲子三角关系、知觉父母婚姻冲突与依恋风格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13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1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