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认同整合 歧视知觉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社会融合
【摘要】: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来自北京市、山东省的1307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流动儿童感受到的歧视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歧视,认同整合水平良好;(2)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会对其认同整合产生消极影响,歧视知觉越高,认同整合水平越低;歧视知觉也通过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认同整合产生显著的影响;(3)社会支持不仅在歧视知觉对认同整合的关系中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还又在应对方式和认同整合之中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认同整合 歧视知觉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社会融合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国家一般项目(BFA11005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ZH128)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流动儿童是指跟随父母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并接受半年以上义务教育的青少年。我国流动儿童人口2010年已超过3500万(国家统计局,2012),作为典型的处境不利群体(申继亮等,2009),他们进入城市之后的社会融合困难成为其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之一(王毅杰,高燕,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远;乔楠;;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0年02期
2 李虹;倪士光;黄琳妍;;流动人口自我身份认同的现状与政策建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4 刘霞;赵景欣;师保国;;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2期
5 侯舒艨;袁晓娇;刘杨;蔺秀云;方晓义;;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6 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7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8 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2年05期
9 曹慧;张妙清;;认同整合——自我和谐之路[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皇甫刚;刘鹏;司儥鹏;赵路;石正宇;黄秀瑜;;雇主品牌的模型构建与测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刘微微;石春生;;国防高校科研能力构成要素对其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生态位“三维”分析视角[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3 林崇德;刘春晖;;心理和谐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的保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陈善平;潘秀刚;张平;张中江;;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EEI)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5 郭志平;李正中;刘劲松;彭彦铭;;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6 周珂;王崇喜;周艳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编制研究——以中学体育教师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孟颖颖;韩俊强;;财富积累、风险规避与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09期
8 郑迎东;石建辉;曹若湘;;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其应用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9 颜秉新;尹延彦;陈文捷;;浅论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干预方法[J];才智;2010年19期
10 管阳阳;宋广文;李建伟;;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在523名大学生中的试用与修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霁;周蔷薇;徐霞;;多维自我身体意象关系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与修改[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王利刚;罗静;高文斌;;儿童抑郁量表在中国农村儿童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唐剑岚;喻平;周莹;黄国稳;;初中生数学认识信念量表的初步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志峰;;大学生自我心理对社会和谐评价影响的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杨伟文;刘新;;品牌知识和品牌关系对消费者当前和未来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永丽;;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王波;李永建;;知识作业过程模型的验证性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波;李永建;;知识作业过程模型的验证性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世平;陈建设;彭勃;许前磊;胡研萍;侯明杰;刁U喸,
本文编号:714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1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