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等因素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24 01:45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等因素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主动性人格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情感 社会支持 亲社会行为


【摘要】:关于道德的话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尤其近几年大家热议的道德滑坡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大量研究采用亲社会行为作为测量道德行为的一种方法,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有益的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较多,在影响因素中,关于道德判断能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结论却不一致,道德情感会影响亲社会行为,社会支持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都没有把积极的人格特质主动性人格作为调节变量来研究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国道德问题面临这一复杂的环境背景下,探讨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彼此两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主动性人格。本研究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中文版道德判断测验、道德情感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对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三所大学的360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的现实状况,分析检验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和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中的调节效应。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主要得出如下结果:1、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人口学变量中,独生子女的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2、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除公开倾向维度外都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和年级在亲社会行为上的交互作用显著(F(3,332)=2.882,p0.05),大一女生的得分边缘显著高于男生的得分(p=0.055)。3、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专业和年级在道德判断能力上的交互作用显著(F(3,332)=3.156,p0.05)。大一和大三理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的得分(p=0.053;p=0.017),大二文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的得分(p=0.004)。4、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处于较高水平,在性别、年级、学科、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5、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在专业上主效应显著(F(1,332)=4.026,p0.05),文科生的得分高于理科生的得分。6、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对亲社会行为及分维度的影响中调节作用不显著。7、主动性人格在道德情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调节作用显著(p=0.012),主动性人格较低时对其关系的影响更明显;在道德情感对利他倾向和情绪倾向的影响中调节作用显著(p=0.030;p=0.024)。8、主动性人格在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调节作用显著(p=0.014),主动性人格较低时对其关系的影响更明显;在社会支持对利他倾向和紧急倾向的影响中调节作用显著(p=0.019;p=0.054)。
【关键词】:主动性人格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情感 社会支持 亲社会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3
  • 1.1 问题提出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理论方面12
  • 1.2.2 实践方面12-13
  • 2 文献综述13-20
  • 2.1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概况13-15
  • 2.1.1 主动性人格的定义13
  • 2.1.2 主动性人格的测量方法13
  • 2.1.3 主动性人格的相关研究13-15
  • 2.2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概况15-17
  • 2.2.1 亲社会行为的概述15
  • 2.2.2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方法15-16
  • 2.2.3 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16-17
  • 2.3 主动性人格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17
  • 2.4 道德判断能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17-18
  • 2.5 道德情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18-19
  • 2.6 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19-20
  • 3 研究设计20-24
  • 3.1 研究目的20
  • 3.2 研究假设20
  • 3.3 研究方法20-24
  • 3.3.1 研究对象20-21
  • 3.3.2 测评量表21-23
  • 3.3.3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23-24
  • 4 研究结果24-43
  • 4.1 主动性人格的分析检验24-25
  • 4.1.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整体描述24
  • 4.1.2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人口学变量研究24-25
  • 4.2 亲社会行为的分析检验25-28
  • 4.2.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情况25-26
  • 4.2.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人口学变量研究26-28
  • 4.3 道德判断能力的分析检验28-31
  • 4.3.1 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整体描述28
  • 4.3.2 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人口学变量研究28-31
  • 4.4 道德情感的分析检验31-33
  • 4.4.1 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总体情况31
  • 4.4.2 大学生道德情感的人口学变量研究31-33
  • 4.5 社会支持的分析检验33-35
  • 4.5.1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情况33
  • 4.5.2 社会支持的人口学变量研究33-35
  • 4.6 主动性人格、道德判断能力、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35-37
  • 4.6.1 主动性人格、道德判断能力、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35
  • 4.6.2 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检验2535-37
  • 4.7 主动性人格、道德情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37-40
  • 4.7.1 主动性人格、道德情感、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37
  • 4.7.2 主动性人格在道德情感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检验37-40
  • 4.8 主动性人格、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40-43
  • 4.8.1 主动性人格、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40
  • 4.8.2 主动性人格在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的调节效应检验40-43
  • 5 分析与讨论43-50
  • 5.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结果分析43-44
  • 5.1.1 主动性人格的总体情况43
  • 5.1.2 主动性人格的人口学变量分析43-44
  • 5.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状况分析44-45
  • 5.2.1 亲社会行为的整体情况分析44
  • 5.2.2 亲社会行为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44-45
  • 5.3 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结果分析45-46
  • 5.3.1 道德判断能力的总体情况45
  • 5.3.2 道德判断能力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45-46
  • 5.4 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结果分析46
  • 5.4.1 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总体情况46
  • 5.4.2 大学生道德情感的人口学差异46
  • 5.5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结果分析46-47
  • 5.5.1 社会支持的总体情况46
  • 5.5.2 社会支持的人口学差异46-47
  • 5.6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调节作用分析47-50
  • 5.6.1 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调节作用分析47-48
  • 5.6.2 主动性人格在道德情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调节作用分析48
  • 5.6.3 主动性人格在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调节作用分析48-50
  •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0-51
  • 6.1 本研究的不足50
  • 6.2 本研究的建议50-51
  • 7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8
  • 附录58-61
  • 后记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佳音;甘怡群;;主动性人格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俞国良;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湖南、贵州两所高校贫困生的调查[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何安明;;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5 郭本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心理学思想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罗晓路;曾盼盼;;亲社会行为:微观水平和宏观水平结合的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9 余宏波;刘桂珍;;移情、道德推理、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10 寇_g;洪慧芳;谭晨;李磊;;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萍;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璇;道德启动和心理成本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董兰;不同心境下大学生的双元孝道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8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28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c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