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进展
本文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进展
【摘要】:正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患病率为5.7%[1],共病率达42.9%[2],常与学业失败、物质滥用等问题相关[3]。各国AD指南指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均为AD一线治疗方法,但药物有嗜睡、乏力等副作用,应用受到限制;因此,CBT在儿童青少年AD中起重要作用。CBT由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整合而成,近20多年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4]。研究发现,CBT对儿童青少年AD治疗有效率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关键词】: 焦虑 认知 行为 青少年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I77B05)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患病率为5.7%[1],共病率达42.9%[2],常与学业失败、物质滥用等问题相关[3]。各国AD指南指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均为AD一线治疗方法,但药物有嗜睡、乏力等副作用,应用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艳;;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2 刘英华;申银霞;沈朝晖;周保;;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路优泰治疗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对照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满花;叶雪花;佘玉宇;;认知行为集体治疗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年03期
2 冯媛;肖融;邱昌建;吴薇莉;王维;聂小晶;朱春燕;张伟;;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社交焦虑障碍集体心理治疗对防御机制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3 秦金梅;张新凯;;社交焦虑障碍发生原因及康复的相关因素[J];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05期
4 李丹;;认知行为治疗[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沈忠福;贾蕊;;催产素在社交焦虑症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30期
6 林芝;赵汉清;;贯叶连翘提取物的临床应用[J];天津药学;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小露;音乐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段桂芹;个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晓晓;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对高中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恩庆;汪洁;王玉玲;白杰;;支持性心理治疗合并抗抑郁剂路优泰治疗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利霞 ,汤宜朗;认识焦虑障碍[J];心理与健康;1999年01期
2 刘慧;;认知行为治疗之简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梁宝勇;;行为治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84年04期
4 长青;行为治疗[J];心理与健康;1995年02期
5 ;第二届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3期
6 ;第二届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6期
7 吴文生;焦虑障碍的自我心理治疗[J];心理与健康;2001年09期
8 徐岫茹;;弃旧图新自受益——行为治疗[J];人人健康;2000年03期
9 袁浩龙;自我识别焦虑障碍[J];心理世界;2004年11期
10 孙丽艳;认知治疗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理论界;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明;;焦虑与焦虑障碍的心理生理学机制及干预策略[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凯;宋平;苏林雁;;206名7-10岁儿童焦虑障碍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毕玉;王建平;杨智辉;王玉龙;;行为抑制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预测及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马文有;张本;;一例以多相恐怖为特征的恐怖症患者心理治疗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钱铭怡;;心理治疗过程中认知改变的作用[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刘兴华;钱铭怡;周晓林;;非临床焦虑个体对威胁性线索注意偏向的习惯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丽颖;杨蕴萍;;父母养育方式对焦虑谱系障碍和人格障碍形成的影响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梅琳;;老年人群中失眠和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雅文;杨蕴萍;姜长青;;米隆临床多轴问卷(MCMⅠ-Ⅲ)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俊冕;;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师 袁浩龙;自我识别焦虑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乔慧芬;他到底得了什么病?[N];南京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丹;当焦虑已成流行……[N];健康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穆晶晶;携手走出心灵的废墟[N];保健时报;2008年
5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汪卫东;什么是危机干预?[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公共卫生部主任 马弘;抑郁症常表现为躯体不适[N];光明日报;2007年
7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施慎逊 王志阳;惊恐障碍与广场恐怖症[N];健康报;2001年
8 刘芳;心理疾患:都市健康的隐形杀手[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赵婷婷;青春的悸动[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记者瞿剑;近1/5的人对非典过度恐慌[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4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霞;4-6岁儿童的焦虑、人际认知问题解决及两者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莉;长治市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杨晓来;心境与焦虑症状问卷简式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度、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刘爱芳;家庭表露与幼儿焦虑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甘窈;精神科门诊病人自杀意念,,态度及应对方式的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公桂兰;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玉廷;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杰;幼儿的焦虑及其与母亲心理健康、教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春娇;诱发性注意偏向对焦虑易感性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唐烈琼;大学生D型人格及自尊、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5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4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