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心理预期与认知方式对负面情绪的交互调节

发布时间:2017-08-27 22:08

  本文关键词:心理预期与认知方式对负面情绪的交互调节


  更多相关文章: 情绪调节 负性情绪 焦虑障碍 神经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对负性事件发生之前预先的心理准备,即心理预期,能有效降低负性事件发生后的情绪影响,但预期过程本身却导致情绪相关神经环路的激活与主观焦虑体验。因此,采用适应性认知调节方式克服预期过程本身的负面情绪效应,以充分发挥事先预期的情绪调控优势,成为情绪调节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过度负性预期——对潜在负性事件不仅作负面心理预期同时以情绪化的认知方式应对该事件,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特征。因此,对焦虑症患者进行适应性认知方式的训练以消除其情绪化应对方式,最终减弱该人群对未知事件的过度负面预期,可能是焦虑障碍干预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综合行为学,多导外周生理记录与神经成像手段以揭示认知方式与心理预期对负面情绪的交互调节效应;旨在探求发挥心理预期情绪调节优势,减弱其情绪代价的方法;并为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单位】: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数学博士后流动站;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情绪调节 负性情绪 焦虑障碍 神经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400906)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和意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这一经典名句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有预先的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导致失败。人们对负性事件情绪影响的调控也不例外。研究表明,人们不但对突发创伤性事件(如地震灾害导致亲人逝世)难以通过事后的认知调节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Emotional expectations influence neural sensitivity to fearful faces in humans: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0年11期

2 杨洁敏;袁加锦;李红;;情绪预期影响人类对恐惧面孔的敏感性——来自电生理的证据[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仁辉;曾晓青;李文虎;;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中决策偏好的影响及其情景依赖性[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3期

2 杨洁敏;袁加锦;李红;;情绪预期影响人类对恐惧面孔的敏感性——来自电生理的证据[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年10期

3 胡金生;Worry研究的新进展[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4 侯文君;高晓宇;李铁萌;;基于瞳孔尺寸波动的用户基本满意度评价模型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年05期

5 袁加锦;龙泉杉;丁南翔;娄熠雪;刘莹莹;杨洁敏;;负性情绪调节的效率:中国文化背景下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的对比[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年06期

6 李志勇;;大学生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机制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7 袁加锦;丁南翔;刘莹莹;杨洁敏;;无意识接受策略在挫折情景下的情绪调节效应:行为与生理证据[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年01期

8 龙细连;陈顺森;白学军;;自闭症儿童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视特点[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9 YUAN JiaJin;LONG QuanShan;DING NanXiang;LOU YiXue;LIU YingYing;YANG JieMin;;Suppression dampens unpleasant emotion faster than reappraisal:Neural dynamics in a Chinese sample[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5年05期

10 DING NanXiang;YANG JieMin;LIU YingYing;YUAN JiaJin;;Paying less but harvesting more:the effect of unconscious acceptance in regulating frustrating emotion[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顺森;自闭症幼儿面孔加工特点的眼动研究:社会认知缺陷指标的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洁敏;主客体因素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及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4 喻大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黄小兰;MBEFT治疗未服药的首发抑郁的疗效评定及电生理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王晓刚;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评估及其预测因素[D];西南大学;2013年

7 陈健;自悯影响无望抑郁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郭天蔚;大学生抑郁状态早期筛查、干预及循环microRNA测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罗扬眉;幸福感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杨周;疼痛恐惧相关的注意与感觉偏向[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碧凤;犹豫不决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丽萍;负性刺激的预期对个体情绪和认知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洁敏;预期影响恐惧表情的情绪易感性[D];西南大学;2010年

4 何媛媛;负性情绪在不同难度的工作记忆任务中的自动化加工[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李红亚;分类任务中品牌认知加工的生理电位特征[D];广州大学;2010年

6 闫秀峰;情绪调节目标启动对预期情绪主观体验和生理唤醒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过爱;不确定感难忍度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卜丹冉;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省级运动员表现提高的影响[D];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

9 康冠兰;奖赏预期影响面孔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诗怀;认知负荷与时间间隔对情绪分散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信军;阅读速度与提要位置对不同认知方式学生信息保持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2 吴永波,董国珍,傅金芝;怒族、景颇族、傈僳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沈烈敏;关于假设—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4 万明钢,邢强;师生认知方式与藏族双语儿童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5 苏琪;语言学习中的认知方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宋广文,王晓明;高中文理分科及学生认知方式对阅读理解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年01期

7 董圣鸿,王珍;高中生认知方式特点及其与学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年02期

8 李寿欣,周颖萍;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陈姝娟;周爱保;;认知方式、视错觉及其关系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4期

10 凌辉;黄希庭;;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毛伟宾;;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贞琳;方俊明;郭祖仪;李文馥;;认知方式对幼儿部分遮挡绘画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陈琦;吴洪健;;在建构性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教学支架和认知方式对小学生应用题学习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中小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必隐;;程序模式与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影响估算策略选择的年龄相关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对估算策略选择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徐增杰;李寿欣;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干扰信息的眼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汉语词汇加工过程中一侧化效应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杨敏;大数据向人类认知方式提出新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李寿欣 张倩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方式:认知与人格的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亮;听觉是婴幼儿第一认知方式[N];科技日报;2004年

4 李平升 靖远县中堡中学;浅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N];白银日报;2009年

5 ;《思考的地理学:东西方思考方式的差异及成因》[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 王文忠;重视学生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本报记者 侯丽 编译;人类语言可能“语法先于语音进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元广;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和认知方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段惠琼;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信息处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错误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晓_g;认知方式、自我监控对高中生数学解题效果和表征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峻;初中学生场认知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晓霞;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玉林;贵州省高中生场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城乡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薛燕飞;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来源记忆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丽;8-15岁儿童表征认知方式发展特点及其与能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何召祥;不同认知方式的大学生情感特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6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46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