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现状及人格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3:41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现状及人格特征研究
【摘要】:因特网的兴起和日益普及,带给了我们在科技飞跃以前难以想象的便捷以及丰富的资源。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对367名河北师范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学新生进行网络成瘾情况调查;同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单分析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考察了当前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人格特征,分析了网络成瘾的成因和在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人格特征各个维度的差异。最后针对网络成瘾的危害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研究对策。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独生子女、学业成绩较差、未参加社团的大学新生更易网络成瘾。所调查的大学新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3.9%。网络成瘾学生在SCL-90检测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七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在16PF网络成瘾学生在SCL-90检测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六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在16PF检测中: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九个方面网络成瘾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学生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网络成瘾 大学新生 人格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序言9-12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问题的提出10-11
- 1.3 研究内容11
- 1.4 研究假设11-12
- 第2章 文献综述12-24
- 2.1 心理健康标准12
- 2.2 成瘾与网络成瘾12-16
- 2.2.1 成瘾12-13
- 2.2.2 网络成瘾13-16
- 2.3 人格理论16-18
- 2.3.1 人格的概念16-17
- 2.3.2 人格理论17-18
- 2.4 网络成瘾与人格关系18-20
- 2.5 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0-24
- 2.5.1 网络成瘾的原因20-21
- 2.5.2 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1-24
- 第3章 研究方法24-28
- 3.1 研究被试24
- 3.2 研究工具24-27
- 3.2.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24-25
- 3.2.2 症状自评量表25-26
- 3.2.3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26-27
- 3.3 统计方法27-28
- 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28-39
- 4.1 大学新生网络成瘾情况28-30
- 4.1.1 大学新生网络成瘾基本情况28
- 4.1.2 不同性别的IAD组大学新生的网络成瘾差异分析结果28-29
- 4.1.3 是否独生子女的IAD组大学新生的网络成瘾差异分析结果29
- 4.1.4 不同学业水平的IAD组与非IAD组大学新生网络成瘾差异分析29-30
- 4.1.5 是否参加社团的IAD组大学新生网络成瘾差异分析30
- 4.2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30-31
- 4.3 IAD组与非IAD组大学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分析31-32
- 4.4 IAD组与非IAD组大学新生 16PF各因素得分差异分析32-33
- 4.5 结果分析33-36
- 4.5.1 大学新生网络成瘾与性别的关系33-34
- 4.5.2 大学新生网络成瘾与是否独生子女的关系34
- 4.5.3 大学新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水平的关系34-35
- 4.5.4 大学新生网络成瘾与是否参加社团的关系35
- 4.5.5 网络成瘾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35
- 4.5.6 网络成瘾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35-36
- 4.6 网络成瘾的对策建议36-38
- 4.7 本研究不足38-39
- 第5章 研究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调查问卷43-58
- 附录一:中文网络成瘾量表43-44
- 附录二:症状自评量表(SCL-90)44-48
- 附录三:卡特尔十六因素人格测试(16PF)48-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2 张志松;李福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3 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4 王传h,
本文编号:763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63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