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感恩团体辅导对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促进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2:28

  本文关键词:感恩团体辅导对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促进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团体心理辅导 感恩 亲社会行为 主观幸福感


【摘要】:21世纪初期,感恩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感恩教育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了面向职校生的感恩教育方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职校生进行感恩教育,探讨感恩干预对职业学校学生感恩水平、亲社会行为以及主观幸福感的促进效果。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菏泽技师学院的1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职校生感恩水平与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团体辅导理论和感恩的内涵,制定出提升职校生感恩水平的团体辅导方案;再次,确定这160名学生为被试,将被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80人。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共计8次的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进行常规思想教育。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将回收的数据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在进行正式干预前,感恩与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为中等程度。被试的感恩总分以及感恩维度的深度、广度、密度都与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感恩对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均显著。2.通过对两组被试在感恩水平、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问卷上得分的前测结果比较表明,在感恩总水平以及感恩各维度、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感恩干预之前,这两组被试是同质的。3.通过对两组被试在感恩水平、亲社会行为倾向、主观幸福感问卷上得分的后测结果比较表明,在感恩总水平以及感恩的频率、广度、密度三个维度、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方面,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这说明感恩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感恩深度这一维度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4.为探讨感恩干预前后感恩、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的变化,实验组在为期8周的感恩干预后,前、后测的差异分析表明,感恩干预组在感恩总分、感恩的频度和广度维度、亲社会行为以及主观幸福感上均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但在感恩的密度和深度上实验组前测和后测差异不显著。5.对对照组的感恩、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前后测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感恩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后测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前测亲社会行为。6.分别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之差(后测减前测)为变量,对两组前后测差值的分析表明,实验组亲社会行为的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亲社会行为的提高,(p0.001),说明感恩干预对亲社会行为的提高是有效的。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感恩 亲社会行为 主观幸福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8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前言11-12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2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12-24
  • 2.1 感恩的研究综述12-15
  • 2.1.1 感恩的界定12
  • 2.1.2 感恩研究的理论基础12-14
  • 2.1.3 感恩的测量14
  • 2.1.4 感恩教育14-15
  • 2.2 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15-18
  • 2.2.1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15-17
  • 2.2.2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17-18
  • 2.3 感恩、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18-21
  • 2.3.1 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18-19
  • 2.3.2 感恩父母教育对亲社会行为促进作用的研究19
  • 2.3.3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9-20
  • 2.3.4 感恩父母教育对主观幸福感促进作用的研究20-21
  • 2.4 感恩团体辅导研究综述21-23
  • 2.4.1 感恩团体辅导的界定21
  • 2.4.2 感恩团体辅导的理论依据21-22
  • 2.4.3 感恩团体辅导的一般实施方式22
  • 2.4.4 感恩团体辅导的相关研究22-23
  • 2.5 问题提出23-24
  • 3 研究一感恩、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24-27
  • 3.1 研究目标24
  • 3.2 研究假设24
  • 3.3 研究对象24
  • 3.4 测量工具24-25
  • 3.5 施测收集数据25-26
  • 3.6 研究结果26-27
  • 3.6.1 感恩、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26
  • 3.6.2 感恩各维度对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6-27
  • 4 研究二感恩团体辅导对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促进作用的研究27-41
  • 4.1 研究目标28
  • 4.2 研究假设28
  • 4.3 研究对象28
  • 4.4 研究方法28-38
  • 4.4.1 研究程序28
  • 4.4.2 数据统计处理28-29
  • 4.4.3 干预方案29-38
  • 4.4.3.1 主试29
  • 4.4.3.2 干预方案的设计29-32
  • 4.4.3.3 辅导过程32-38
  • 4.5 数据处理38-41
  • 4.5.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对比分析38
  • 4.5.2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比较38-39
  • 4.5.3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比较39-40
  • 4.5.4 对照组前测和后测比较40
  • 4.5.5 实验组、对照组在亲社会行为上前后测变化量的差异比较40-41
  • 5 总讨论41-44
  • 5.1 感恩水平、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41-42
  • 5.2 感恩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分析42-43
  • 5.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43-44
  • 5.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4
  • 6 教育建议44
  • 7 研究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51
  •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48-49
  • 附录2 团体活动资料展示49-51
  • 致谢51


本文编号:782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82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