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中的类别论和阶段论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论中的类别论和阶段论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 人格同一性 奥尔森 生物论观点 人类动物
【摘要】:当代西方关于人(person)论有两种主要理论。一种是类别论,认为person是类别,另一种是阶段论,认为person是作为动物的人的一个阶段。基于这两种看法形成风格迥异的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理论,一边是认为人是具有特质的类别事物,依靠心理特质保持人格同一性的心理学看法(psychological views),另一边的生物论看法(biological views)认为人是人类动物(human animals)的一个阶段,人因为其生理特征的完整而保持人格同一性。这两种冲突的理论对我们现实问题的解读会使人们走向矛盾的立场,基于调和这种冲突的局面和合理地处理与人格同一性有关的社会理论问题的出发点,本文认为很有必要先梳理清楚人作为类别和人作为阶段的不同之处,进而比较这两种人格同一性理论应用到现实例子中谁更具有效用性和说服力。贯穿本文的整个论述中,我认为以奥尔森(Eric Olson)为代表的生物论观点将人看作阶段的描述更为可靠,在澄清人格同一性的疑难问题上更具有说服力。人格同一性的同一是我们每人作为动物的同一,person仅仅是我们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的一个阶段。为了使我们更清楚人是类别和人是阶段的理论关系到的具体问题,我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首先,我从人的自我认知困惑和对社会伦理问题的含糊态度出发,引出人格同一性的两个关键问题:什么是人和人格同一性的标准。在逐步剖析人这个词汇是如何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逐步成形,并描述人在法律上的运用和形而上学的意义。解读人的概念的关键是我们要将人看作是类别还是阶段。人作为类别是将人看作一种具有理性意识特质的实体的观点(区别于物质实体);人作为阶段是将人看作人类动物的一种属性和一个阶段。这种分歧影响着哲学家们对人的描述,以及坚持什么样的人格同一性理论。然后,基于之前对人的概念的分析,我们知道最根本的分歧是将人看作是一种类别或阶段的分歧,并且因为这点分歧,对人格同一性的看法分为两大流派,心理学观点和生物论观点。在第三章中我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中对人格同一性的论证出发,了解人是类别的人格同一性理论是如何在心理学看法中走进了死胡同。紧接着我探讨了休梅克的类记忆理论是否找到心理学观点的出路,此处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在第四章我将从另一种人是阶段的方向出发,叙述奥尔森的生物论观点如何反对心理准则,以及如何回应心理学观点对生物论观点提出的难题。最后,我将这两种人格同一性理论运用到人与动物和堕胎的问题上时,心理学看法的对持存(survive)问题的缺陷就表露无遗,而生物论看法不仅能很好地描述人的持存问题,并且对动物和胎儿的理解更精准。在比较了两种理论之后,我认为应当将人看作人类动物进化中的某个阶段物,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具有独特特质的实体。我们是人类动物(human animals),所以应当平等看待其他类型的人。
【关键词】:人 人格同一性 奥尔森 生物论观点 人类动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5
- 1. 人的概念15-22
- 1.1 西方语言中的人15-17
- 1.2 西方法律中的人17-19
- 1.3 西方哲学中的人19-22
- 2. 人作为类别和人作为阶段22-34
- 2.1 两个关键性的概念——类别和阶段23-26
- 2.2 Person的定义26-28
- 2.3 Person作为类别28-30
- 2.4 Person作为阶段30-34
- 3. 人作为类别的理论34-51
- 3.1 笛卡尔主义的人34-38
- 3.2 洛克的同一性理论38-43
- 3.2.1 人作为自我意识(或记忆)39-41
- 3.2.2 人的同一不等于同一思想实体41
- 3.2.3 人的同一不等于同一非物质实体41-42
- 3.2.4 人的同一不等于同一笛卡尔主义的人42-43
- 3.3 休梅克对洛克准则的修正43-51
- 3.3.1 记忆准则的破产44-45
- 3.3.2 休梅克和他的类记忆45-48
- 3.3.3 没有心理准则的特殊通道48-51
- 4. 人作为阶段的理论51-68
- 4.1 生物论观点下的人格同一性51-54
- 4.2 奥尔森为何反对心理准则54-68
- 4.2.1 奥尔森的人的概念54-57
- 4.2.2 对心理学观点的批评57-62
- 4.2.3 奥尔森的生物论观点62-68
- 5. 两种理论的应用及评价68-78
- 5.1 动物能视作人么?69-71
- 5.1.1 我们是动物么69-70
- 5.1.2 动物权利是否等于物种平等70-71
- 5.2 堕胎问题71-75
- 5.2.1 我们是否曾是婴儿?72-74
- 5.2.2 堕胎即杀人74-75
- 5.3 对两种理论的评价75-78
- 结语78-80
- 参考文献80-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向民,赵斌;奥尔森的国家兴衰理论及其现实性[J];文史哲;1999年05期
2 佚名;;想想那些愚蠢的断言[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8年02期
3 方兴东,王俊秀;肯·奥尔森:一个孤独的“智者”[J];软件工程师;2005年08期
4 程虹;;“他让荒野和生活吟唱”——奥尔森及其《低吟的荒野》[J];读书;2012年02期
5 Don;;访世界第三位太空游客奥尔森[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6年Z1期
6 刘北辰;奥尔森的风格──划小船而不乘游艇[J];国际人才交流;1994年02期
7 程晓蓉;杜志卿;;沉默中的反抗——空间批评理论视域下的《我站在这儿熨烫》[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弗朗辛·科斯劳·米勒;吴雪杉;;改写自然与雕塑的历史:鲁恩·奥尔森[J];世界美术;2011年03期
9 杜Pr倩;百万美元黄金大奖得主奥尔森与网民对话[J];田径;2004年11期
10 全然;权力如何保证繁荣[J];中国企业家;200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军民;;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奥尔森悖论的视角[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2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贝类奥尔森派琴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燕(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利益集团的鞭挞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张昕 自由撰稿人;两种竞争与两种稳定[N];东方早报;2007年
3 陈周旺;奥尔森的“强化市场型政府”[N];学习时报;2008年
4 陈育和;天文学家考证凡·高名画[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杜文杰;奥尔森终止29连胜约翰逊再封跨栏王[N];中国体育报;2004年
6 浙江 GHOST;小型计算机之父[N];电脑报;2004年
7 ;克鲁夫特奥尔森捧起水晶杯[N];中国体育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吴铭;崔之元访谈:中国崛起的经济、政治与文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记者 魏忠杰;太空游客奥尔森进入空间站[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童光来;中国太空游客能否顺利成行[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自聪;在个人理性与政府权力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康恺;“约侬迪俄”—对蒂莉·奥尔森的解读[D];集美大学;2012年
2 蒋静;蒂莉·奥尔森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杜卫;人论中的类别论和阶段论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3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1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