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女性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17:45

  本文关键词:女性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客体化 外表焦虑 特质焦虑 心理安全感


【摘要】:客体化理论(Fredrickson,Roberts,1997)认为,性客体化经历会使女性内化他人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外在身体,将自己当作性客体进行评价,这一过程就是自我客体化(self-objectification)。自我客体化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心理后果,并造成一些生理或心理症状。外表焦虑是自我客体化产生的消极后果之一。我国对自我客体化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常用的自我客体化测量工具包括《自我客体化问卷》、《身体监视量表》等。外表焦虑(appearance anxiety)是一种指向身体外表的社会评价性焦虑,可能来源于对外表的关注和对外表达不到社会理想美标准的消极预期。外表焦虑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常用的外表焦虑测量工具包括《社会形体焦虑量表》、《身体外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社会外表焦虑量表》等。特质焦虑指个体较稳定的焦虑倾向特征,高特质焦虑者具有较高的焦虑唤醒水平,容易产生较高程度的焦虑心境,对威胁信息有更强的注意倾向。特质焦虑可能会对个体的外表焦虑水平有预测作用。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是个体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心理安全感是积极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心理安全感的测量工具包括马斯洛(1945)编制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和安莉娟、丛中(2004)编制的《安全感量表》。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三项研究。研究一,修订《自我客体化问卷》。调查发现Noll和Fredrickson(1998)《自我客体化问卷》中列出的女性重要身体特征与中国女性在意的身体特征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研究试图修订出一个本土化的信效度良好的自我客体化测量工具。修订程序是:以重要性为指标,初步筛选出14项重要的身体特征词;以区分度为指标,进一步选出10项区分度较好的特征词;考察新修订的10特征词排序任务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结果表明新修订的《自我客体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项目区分度。研究二,探究特质焦虑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自我客体化和特质焦虑均会影响外表焦虑,特质焦虑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关系中可能存在调节效应。用Mplus对特质焦虑的调节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自我客体化、外表焦虑与特质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对于高特质焦虑群体,高低自我客体化程度在外表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低特质焦虑群体,高低自我客体化程度在外表焦虑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与高特质焦虑个体相比,低特质焦虑个体可能具有某种心理因素,此因素可以阻断或减弱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之间的关系,即起中介作用。研究三,考察心理安全感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自我客体化会影响心理安全感,心理安全感的缺失是外表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心理安全感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关系中可能起的中介作用。用Bootstrapping法对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两者与心理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安全感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修订出了信效度良好的本土化《自我客体化问卷》,探究了特质焦虑和心理安全感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中的作用,提出了对男性自我客体化测量、外表焦虑干预的一些想法,对后续相关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在研究方法、理论探讨等方面尚需进一步丰富和改进。
【关键词】:自我客体化 外表焦虑 特质焦虑 心理安全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文献综述10-20
  • 1.1 自我客体化的相关研究10-15
  • 1.1.1 客体化理论10
  • 1.1.2 自我客体化的界定10-11
  • 1.1.3 自我客体化的前因变量11
  • 1.1.4 自我客体化的后果变量11-12
  • 1.1.5 国内对自我客体化的研究成果12-13
  • 1.1.6 自我客体化的测量13-15
  • 1.2 外表焦虑的相关研究15-17
  • 1.2.1 外表焦虑与焦虑的关系15-16
  • 1.2.2 外表焦虑的界定16
  • 1.2.3 外表焦虑的影响16-17
  • 1.2.4 外表焦虑的测量17
  • 1.3 心理安全感的相关研究17-20
  • 1.3.1 心理安全感的界定18
  • 1.3.2 心理安全感的影响18-19
  • 1.3.3 心理安全感的测量19-20
  •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20-24
  • 2.1 问题提出20-22
  • 2.1.1《自我客体化量表》的修订20-21
  • 2.1.2 自我客体化、特质焦虑和女性外表焦虑之间的关系21
  • 2.1.3 自我客体化、心理安全感和女性外表焦虑之间的关系21-22
  • 2.2 研究构想22-23
  • 2.2.1 修订《自我客体化问卷》22
  • 2.2.2 考察特质焦虑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的调节效应22
  • 2.2.3 考察心理安全感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22-23
  • 2.3 研究意义23-24
  • 2.3.1 理论意义23
  • 2.3.2 实践意义23-24
  • 3 研究一:修订《自我客体化问卷》24-30
  • 3.1 研究目的24
  • 3.2 特征词初步筛选24-25
  • 3.2.1 目的24
  • 3.2.2 被试24
  • 3.2.3 工具24
  • 3.2.4 结果24-25
  • 3.3 特征词进一步筛选25-27
  • 3.3.1 目的25
  • 3.3.2 被试25
  • 3.3.3 工具25-26
  • 3.3.4 效度分析26
  • 3.3.5 区分度分析26-27
  • 3.4 信度、效度和项目区分度分析27-29
  • 3.4.1 目的27
  • 3.4.2 被试27
  • 3.4.3 工具27-28
  • 3.4.4 效度分析28
  • 3.4.5 区分度分析28-29
  • 3.4.6 信度分析29
  • 3.5 讨论29-30
  • 4 研究二:特质焦虑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30-35
  • 4.1 目的30
  • 4.2 方法30-31
  • 4.2.1 被试30
  • 4.2.2 测量工具30-31
  • 4.2.3 统计工具31
  • 4.3 结果31-34
  • 4.3.1 描述性统计31-32
  • 4.3.2 相关分析32
  • 4.3.3 特质焦虑的调节效应检验32-34
  • 4.4 讨论34-35
  • 5 研究三: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检验35-40
  • 5.1 目的35
  • 5.2 方法35-36
  • 5.2.1 被试35
  • 5.2.2 测量工具35-36
  • 5.2.3 统计工具36
  • 5.3 结果36-39
  • 5.3.1 描述性统计36
  • 5.3.2 相关分析36-37
  • 5.3.3 中介模型检验37-39
  • 5.4 讨论39-40
  • 6 总讨论40-43
  • 6.1 修订《自我客体化问卷》40-41
  • 6.2 特质焦虑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关系中的调节效应41
  • 6.3 心理安全感在自我客体化和外表焦虑关系中的部分中介作用41-42
  • 6.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42
  • 6.5 研究的局限和不足42-43
  • 7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51
  • 附录51-52
  • 致谢52-53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力行;论知识客体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王克千;;论价值客体化与价值系统[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04期

3 孙青青;郑丽军;郑涌;;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4 王蓓;;谈谈哲学的通俗教学[J];资料通讯;1994年10期

5 李丽;;南方黑人,客体化的财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魏兴;王浩夫;;评实践的“客体化”及其后果[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7 刘静;;《比利·巴德》:真理游戏网中主体的客体化悲剧[J];名作欣赏;2010年06期

8 于施洋;;试论巴耶霍诗歌中的“客体化”趋势[J];外国文学;2012年01期

9 王永昌;论主体的客体化[J];求索;1991年06期

10 蒙莉桦;刘延超;邹梦云;;客体的主体化与主体的客体化——《假如我们梦太久》的后殖民解读[J];钦州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雅心;青春偶像剧片段对初中女生状态自我客体化的影响性客体化和理想美内化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2年

2 于庆鼎;女性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陈国俅;客体化对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8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58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3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