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探源

发布时间:2017-09-18 01:23

  本文关键词: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探源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弹性 思想 中国文化 哲学 儒道释


【摘要】: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肇始于西方,考虑到心理弹性是一个兼具文化一般性和文化具体性的构念,中国的心理弹性研究亟待本土化。身处严重压力/逆境该如何应对,如何保持健康及积极发展?古老的中国哲学透露出深厚的生存智慧。从儒、道、释出发,尝试梳理、廓清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本质,探明中国心理弹性思想的内核及其由来。儒家强调自强进取,道家注重安时顺应,佛家主张超脱了悟。儒道释为中国人提供了逆境应对的进路指南,进取、顺应、超脱,是中国古代心理弹性思想的坚实内核,体现着中国人心理弹性的文化实质,是中国人面对压力/逆境时的应对能量基源。通览和梳理中国古代心理弹性思想,挖掘中国心理弹性思想的内核,对于推进心理弹性研究本土化进程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关键词】心理弹性 思想 中国文化 哲学 儒道释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8CSH026)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B08013)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2PJC037) 上海市妇联家庭文明建设重点课题(JW1303)
【分类号】:B84-092
【正文快照】: 1心理弹性研究与文化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二十世纪70、80年代初步成型的一个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经历了从学界选择性忽视、到日渐发现认同及领域确立再到广泛关注的进程,该领域现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心理学科研热点之一,业已掀起四波研究浪潮[1-3]。作为一个对心理病理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璐;;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逆境英雄”形象比较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王森;;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陈超;禅宗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意义[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史梦薇;;文化视野下的应对:理论、维度与经验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沈景春,林剑;中西文化比较研究[J];江汉论坛;2004年01期

6 南帆;;文化的意义及其三种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冯之浚;;文化与人生[J];科学学研究;2007年03期

8 杜江;;刍议儒释道关系及意义[J];学理论;2011年31期

9 高婷婷;;浅谈老庄消极思想中的积极因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王佥崇;;中国传统文化在深层社会心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钦;;从“大团圆”看关汉卿的哲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3 余霞;;陆游、范成大巴渝诗异同之原因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刘佩德;;老子的“道”与孔子的“道”[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吕正兵;;中国古代诗歌传播方法初探[J];东南传播;2010年06期

6 齐圆圆;;心理弹性与体育教学互动关系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张钰;李敏;张佳佳;胡光涛;张丽丽;李培培;韦美;汪涛;;应激回弹力问卷在军人中的信效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陈翰;张佳佳;李敏;许莹;缪毅;汪琴;刘宏亮;;创伤康复期患者应激障碍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8期

9 左昕;彭李;李敏;姚占韵;李军;;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4期

10 陈露露;彭李;唐棠;李敏;;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得格;时勘;孙海法;龚会;;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对危机事件的抗逆力模型探索[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李国安;苏世兰;张炳江;;基于FAHP的择偶吻合度模型的构筑[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3(1)][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于晓波;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弹性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叶湘虹;荣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陈明;全真道的道德修养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李广义;《太平经》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娟;南帆文艺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若铭;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沈晔;知识型员工职业韧性及其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徐家华;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卫国;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书兰;大学生情绪弹性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文化、语言、人格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杨淑琴;儒释道精神与中国人的宗教心理[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3 赵静;李林英;;大学生学业韧性量表的初步编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王双全;;探析心理弹性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5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6 李学竹;;关于《五蕴论》的研究[J];中国藏学;2011年S2期

7 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张愫怡;;教师压力研究的新视角:心理弹性理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丽梅;;心理弹性:健康人生指南[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刘取芝,吴远;压弹:关于个体逆境适应机制的新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博芳;陈会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在体育生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湖南 谭西顺;[N];家庭医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2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永虎;禅宗“不立文字”说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谢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自尊发展的心理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阮氏桃;禅宗与现代心理疗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周璐璐;同性恋者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丹英;中美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跨文化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2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3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宏;;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弹性[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5 丁倩;洪梦飞;;心理弹性及其提升的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赵思思;杨志;;心理弹性的应用型走向简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黄爱武;许丽;;让学生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增强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思考与探究[J];华夏教师;2012年02期

8 徐礼平;方倩;;从心理弹性的视角看有“留守经历”大学生[J];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邱婷;谭文;;心理弹性的文献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4期

10 唐本钰;侯晓靖;;大学生一般生存图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李茜 王安立 刘振庭;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适应社会[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程丽;高考复读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5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6 刘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书瑜;大学生的精神性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媛;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燕秋;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10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2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72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