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训练改善情绪惰性的效果:正念特质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正念训练改善情绪惰性的效果:正念特质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考察正念训练改善情绪惰性的效果,检验正念特质对正念干预效果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讲座的方式招募被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共有53人完成研究(正念训练组28人,等待对照组25人)。采用正念注意与觉知问卷测量个体的正念特质,采用动态评估的方法用每日发送短信的方式测量情绪。结果:开始正念训练后,正念训练组的情绪短信数据显著高于等待对照组(76.52±10.99 vs.69.73±15.82,P=0.037)。正念训练对情绪惰性的改善效果不显著(P=0.133),但组别与正念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P=0.044)。正念特质对正念训练的干预效果起调节作用。结论:对于低正念特质个体来说,正念训练改善情绪惰性的效果好于高正念特质个体。正念训练对情绪惰性的改善可能是正念干预发生效果的机制之一。
【作者单位】: 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关键词】: 正念训练 情绪惰性 正念特质 调节作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114) 中国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MH2011G01)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情绪惰性(Emotional Inertia)是一种反映情绪动态性的指标,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当前情绪受到之前情绪的预测程度[1-3]。情绪惰性的概念最早由Suls等人[1]提出。从定义上看,情绪惰性表现为对情绪变化的阻力(resistance to emotional change)。研究发现,情绪惰性是一种非适应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琼;石林;夏志鹏;卢理达;杜欣聪;;不同时长和内容的正念训练对抑郁的干预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云;杨文红;魏岩;周广华;刘艳春;王慧;许红霞;;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和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年04期
2 苏红;;正念疗法与负性情绪管理[J];网友世界;2013年Z3期
3 苗元江;汪静莹;苗心;;正念与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年07期
4 王淑霞;郑睿敏;吴久玲;刘兴华;;正念减压疗法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5 段文杰;;正念研究的分歧:概念与测量[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10期
6 徐少卿;李波;马长燕;贺兰淼;;八周正念训练对无意识情绪加工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7 张玉秀;郝正伟;郭霞;;以正念为基础的行为训练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鹏;以《宋高僧传》为线索的佛家气功功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闫慧;正念冥想训练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调节[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2 汪静莹;正念训练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李兰兰;正念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正念水平及抑郁情绪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钧文;吴和鸣;;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正念训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李波;李欣欣;马长燕;;正念团体训练对改善企业员工身心状况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贞艳;正念禅修团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玉琴;心智觉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卫旗;;任务特征对人—组织匹配与员工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2 逄晓鸣;汪玲;肖凤秋;齐博;;反事实思维与后悔的关系:调节模式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2年05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燕;梁志祥;周鹏;;被调节的中介作用与被中介的调节作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邢学玮;伍新春;侯建芳;刘畅;陈玲玲;;幼儿父亲角色态度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态度类型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本文编号:877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7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