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半投射测试工具(ESP-MTTI)的编制
本文关键词:共情半投射测试工具(ESP-MTTI)的编制
【摘要】:目的:以小学母语教材插图为原材料编制共情的半投射测试工具。方法:首先对被甄选的图片材料的共情效价(情绪性、故事性、唤醒度)进行评估;而后通过开放式调查得到每张图片的特征(背景环境、活动内容、情绪情感),根据这些特征编制出具体的项目;经过3轮施测,进行项目分析以删除不符合测量学要求的项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筛除不符合研究假设的项目,得到共情半投射测试工具(ESP-MTTI)正式稿项目;最后对该工具正式稿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计算正式稿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及分半信度,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IRI-C)、基本共情量表(BES)、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一般社会赞许性问卷(SDR)被纳入作为了关联效标。结果:量表总共有64个项目,其重测信度(间隔1个月)为0.857,分半信度为0.910,Cronbach’sα系数为0.968;利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64个项目可以属于1个维度,即“内隐关注他人情绪的倾向性”,其中概率比卡方检验值(χ2/df)为2.201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10.05,简效规范拟合指标(PGFI)为0.7360.5;该量表的得分与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IRI-C)的总分,观点采择(PT)、同情关注(EC)维度的得分均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0.260、0.300,与想象(FS)及个人忧伤(PD)维度相关不显著;该量表的得分与基本共情量表(BES)的总分以及两个维度“情感共情(AE)”、“认知共情(CE)”的得分均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0.345、0.243;该量表的得分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的总分,3个维度“匿名的”、“利他的”以及“紧急的”的得分均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04、0.171、0.187和0.198,而与另外3个维度“公开的”、“依从的”、“情绪的”的得分相关不显著;该量表的得分与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的总分,3个维度“缺乏识别情感的能力”、“缺乏描绘情感的能力”以及“外向性思维”的得分均相关不显著;该量表的得分与一般社会赞许性量表(SDR)的总分,两个维度“操纵印象(IM)”、“自欺性拔高(SDE)”的得分均相关不显著;女性(M±SD=240.52±32.723)在该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M±SD=227.55±36.708),t=4.079,p0.001;普通男性大学生(M±SD=227.39±37.929)在该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监狱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M±SD=217.64±31.318),t=2.178,p0.001;该量表所测共情得分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倾向,初始回归方程为Y(亲社会行为倾向)=0.065X(共情)+77.059;标准化回归方程为Y(亲社会行为倾向)=0.203X(共情),R2=0.041,F=10.122,t=3.182,ps0.01;特质共情通过状态共情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而状态共情的中介效应占有总效应中的51.8%的解释比率,状态共情的中介效应以13.7%的比率解释了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方差变异。结论:(1)共情半投射测试工具(ESP-MTTI)共64个项目,由1个维度构成,即“内隐关注他人情绪的倾向性”;(2)本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各指标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3)特质共情可以预测亲社会行为倾向,而特质共情通过状态共情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
【关键词】:共情 半投射 心理测验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4-7
- 英文摘要7-13
- 1.文献综述13-28
- 1.1 共情概念与测量14-22
- 1.1.1 共情概念及其演变14-15
- 1.1.2 共情的测量15-22
- 1.2 半投射测验22-28
- 1.2.1 投射的定义与机制22
- 1.2.2 半投射测验的优势22-24
- 1.2.3 半投射测试材料的一般形式24-25
- 1.2.4 半投射在人格研究领域的使用25-26
- 1.2.5 共情和投射的相关研究26-28
- 2.先前研究的成绩、本研究的推进及本研究意义28-30
- 2.1 先前研究的成绩28
- 2.2 本研究进行的推进28-29
- 2.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9-30
- 3.研究方法与步骤30-39
- 3.1 方法30
- 3.2 步骤30-34
- 3.2.1 投射图片材料共情效价的评定30-31
- 3.2.2 针对图片进行开放式调查31
- 3.2.3 编制半投射量表的项目选项31
- 3.2.4 检验量表的各项测量学指标31-33
- 3.2.5 完成标准化的共情半投射量表33-34
- 3.3 研究工具34-39
- 3.3.1 小学母语教材上的78张插图34
- 3.3.2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IRI-C)34-35
- 3.3.3 中文版基本共情量表(BES)35
- 3.3.4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35-36
- 3.3.5 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20)36-37
- 3.3.6 一般社会赞许性量表(SDR)37
- 3.3.7 共情形容词评定量表37-39
- 4.研究结果39-62
- 4.1 对投射材料进行“共情效价”的评定39-41
- 4.2 图片材料反应点的初步统计41-42
- 4.3 工具初稿施测的结果42-47
- 4.3.1 初稿项目分析43-47
- 4.3.2 工具初稿项目的修改与删除标准47
- 4.4 工具第二稿施测的结果47-48
- 4.4.1 第二稿项目分析47-48
- 4.4.2 工具第二稿项目的修改与删除标准48
- 4.5 工具第三稿施测的结果48-50
- 4.5.1 第三稿项目分析48-49
- 4.5.2 工具第三稿项目的修改与删除标准49-50
- 4.6 工具正式稿结果分析50-62
- 4.6.1 正式稿的项目分析结果50-53
- 4.6.2 信度分析53-54
- 4.6.3 效度分析54-58
- 4.6.4 共情半投射测试工具的预测作用58
- 4.6.5 状态共情在特质共情和亲社会行为倾向中的中介效应研究58-62
- 5.讨论62-74
- 5.1 对母语教材插图用作共情半投射测试图片材料的合理性评估62-65
- 5.1.1 小学母语教材插图具有国民人格塑造的意义62-64
- 5.1.2 材料图片具有理想的共情效价64-65
- 5.2 对图片材料的反应点收集及条目编制的评估65-66
- 5.3 关于共情半投射测试工具的测量学指标讨论66-72
- 5.3.1 合理的项目分析指标66-67
- 5.3.2 项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67-68
- 5.3.3 信度分析68
- 5.3.4 效度分析68-72
- 5.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72-74
- 6.结论74-75
- 7.参考文献75-80
- 8.附录80-103
- 后记103-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兴涛,张智,任旭林;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2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
3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4 吕哲委;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胡金生,杨丽珠;当前日本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动向[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6 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赵章留,安桂玲;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8 朱丹,李丹;初中学生道德推理、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9 宗爱东;;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高树昱;李庆功;;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程峗;李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寇_g;;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宏利;张雷;;严厉型父母教养与同伴接受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璇;周治金;;移情和道德感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共情的界定及其测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福兰;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N];光明日报;2012年
9 赵建军;从容走向未来的行为密码[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继波;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1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8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