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23:26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文化适应


【摘要】:为探究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其文化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卷和流动儿童文化适应问卷,对北京市695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流动儿童的性别、其所在学校种类(公立、私立)、是否在移入地出生都在不同维度上和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文化适应有显著相关。(2)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与文化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3)社会认同对文化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尤其是自我否定这一维度对文化适应具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心理系;Department
【关键词】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文化适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流动儿童多元社会认同整合机制及对其社会融合影响的追踪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AZH084)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京农民工二代城市适应现状、成因及干预研究”(项目批准号:14SHB023)的成果 中华女子学院配套经费的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也随之持续增长。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全国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数量为1410万人。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或亲戚离开户籍所在地,或没有现居住地户籍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1],2005年按1%人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红婷;;城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文化适应的人类学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2 程仙平;;城乡文化差异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题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35期

3 段成荣;杨舸;;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8年06期

4 冯帮;;流动儿童城市文化适应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4期

5 张文礼;杨永义;;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文化适应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智勇;何欢;张秀兰;王晓华;刘芳南;;从企业/社区服务到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的政府责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李阳;杨东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王慧娟;;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4 白慧;陈伙平;;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困境的家庭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5 余小鸣;;关注留守和流动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的脆弱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7期

6 闫淑娟;陈欣欣;;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对流动儿童保健状况的改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8期

7 何雪松;刘东;张靖;;流动儿童的敌意与行为问题——以上海为例的问卷调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6期

8 刘希伟;;“高考户籍制”的历史镜像、现实困境与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9 李小霞;;大学新生文化适应问题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10 仇叶龙;韩优莉;常文虎;周海清;;北京市某区流动儿童参加医疗保险意愿及其特征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雷万鹏;谢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云娇;余艳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罪错行为关系探析[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王洁丹;人口死亡率水平的数量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张俊明;宁夏回族劳务移民的市民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培生;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贺燕;来沪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田慧;北京市学龄期农民工随迁子女媒介素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倪潇;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的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雷音;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陈晓敏;农民工流动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陈婷;城市中农村流动青少年的情感社会化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海晶;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华;关注流动人口“第二代”[J];大陆桥视野;2005年03期

2 李红婷;;农民工子女低学业成绩的人类学阐释——对A市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3 滕星;西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唐钧;;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陈金生,贾后明;试论城乡文化差异和统筹的重要意义[J];市场论坛;2004年05期

6 刘庚常;孙奎立;朱勇;;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监护与影响[J];人口学刊;2006年06期

7 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年01期

8 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9 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10 曾群,魏雁滨;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雅丽;华锦木;;文化适应的研究综述[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2 祝婕;;论来华预科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年01期

3 王旭贝;;简论文化适应与二语习得[J];青年文学家;2013年04期

4 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5 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6 高发元,刘峰;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冒国安;论文化适应[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马德森,刘一民,房蕊;运动员跨文化适应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胡兴旺,蔡笑岳,吴睿明,李红,张志杰;白马藏族初中学生文化适应和智力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刘明;塔吉克族的迁徙与水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梅;在华的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汤林芳;从人际圈的角度分析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龚晓梅;来华印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车笠;美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琳;留法中国学生的适应性因素调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应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文虎;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兰;试论西安市美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新意;多元化视角下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慧珠;移民,文化适应与文化价值: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和他们移民父母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段灵华;中国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探索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14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14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