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
【摘要】:通过电影诱发被试的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的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建议采纳 情绪 认知方式 性别
【基金】:山东省应用基础型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带头人经费支持
【分类号】:B842.1
【正文快照】: *本研究获得山东省应用基础型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带头人经费支持。1引言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需要决策的情境,而这其中很少是真正由个体独立完成的,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经常需要主动或被动地征求他人的建议,最终的决策往往是决策者本人以及多方建议者观点的综合,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卫东,刁静,Constance J.Schick;正、负性情绪的跨文化心理测量:PANAS维度结构检验[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2 邱扶东,吴明证;认知方式与消极情绪对旅游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3 徐惊蛰;谢晓非;;决策过程中的建议采纳[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4 李跃然;李纾;;决策者-建议者系统模型的回顾与前瞻[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5 宋灵青;李玉环;刘儒德;;情绪与认知方式对决策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韫慧;吕爱芹;王垒;施俊琦;;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效度检验[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迟立忠;周湘文;戴劲;;情绪变化对羽毛球运动员决策速度准确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李志飞;丁黎明;;青年旅游者乡村游购买决策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4 王静;;个人和团体任务情境中不同心理卷入强度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5 吴宇驹;凌文辁;路红;吴伟炯;;DEELS真实情绪量表的修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赵守盈;梁燕君;;情绪自我:情绪研究的新视角[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林海芬;苏敬勤;;基于不同组织情境的意义建构研究评述[J];管理学报;2013年11期
8 汪蕾;陆强;沈翔宇;;情绪唤醒度如何影响不确定性决策——基于决策偏好的视角[J];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9 任俊;李倩;;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教育理念[J];班主任;2014年03期
10 关键;王龙;;认知灵活性研究综述[J];才智;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琳;杨慧慧;;心理知觉与旅游决策研究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宣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荣坤;基于认知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白凯;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乐;态度形成的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晓玲;大学生自我透视的时间距离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祝玉慧;情志交织致病与伤脏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张信勇;写作疗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淑青;主体情绪状态和材料情绪模式对加工过程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艳;情绪唤醒度和效价对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利平;银行职员情感特质、工作家庭关系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媛;上海地区中式服装品牌形象模型构建及对比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5 张炜伟;情绪、任务自我关联度对危机决策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绍扬;“新宅女”情感价值导向的美容小家电体验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7 朱静宁;音乐调式稳定性期待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徐辉;大学生内隐、外显交往动机及其与情绪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雪峰;社会认同威胁对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薛雄庭;嫌疑人供述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厚粲,郑日昌;关于认知方式的测验研究——对我国大、中、小学生场依存性特征的调查分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2年02期
2 杨治良,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3 柯年满,王重鸣;多层次团队决策理论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4 王有智,欧阳仑;大学生不同认知方式对图形推理水平的影响——兼谈认知过程中的人格作用[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5 张厚粲,孟庆茂,郑日昌;关于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场依存性特征对学习和图形后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1981年03期
6 庄锦英;情绪与决策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7 蒋丽;于广涛;李永娟;;团队决策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8 袭开国;;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9 凌辉;黄希庭;;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黄丽,杨廷忠,季忠民;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信军;阅读速度与提要位置对不同认知方式学生信息保持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2 吴永波,董国珍,傅金芝;怒族、景颇族、傈僳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沈烈敏;关于假设—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4 万明钢,邢强;师生认知方式与藏族双语儿童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5 苏琪;语言学习中的认知方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宋广文,王晓明;高中文理分科及学生认知方式对阅读理解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年01期
7 董圣鸿,王珍;高中生认知方式特点及其与学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年02期
8 李寿欣,周颖萍;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陈姝娟;周爱保;;认知方式、视错觉及其关系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4期
10 凌辉;黄希庭;;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毛伟宾;;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贞琳;方俊明;郭祖仪;李文馥;;认知方式对幼儿部分遮挡绘画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陈琦;吴洪健;;在建构性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教学支架和认知方式对小学生应用题学习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中小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必隐;;程序模式与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影响估算策略选择的年龄相关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对估算策略选择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徐增杰;李寿欣;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干扰信息的眼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汉语词汇加工过程中一侧化效应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杨敏;大数据向人类认知方式提出新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李寿欣 张倩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方式:认知与人格的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亮;听觉是婴幼儿第一认知方式[N];科技日报;2004年
4 李平升 靖远县中堡中学;浅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N];白银日报;2009年
5 ;《思考的地理学:东西方思考方式的差异及成因》[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 王文忠;重视学生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本报记者 侯丽 编译;人类语言可能“语法先于语音进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元广;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和认知方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段惠琼;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信息处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错误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晓_g;认知方式、自我监控对高中生数学解题效果和表征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峻;初中学生场认知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晓霞;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玉林;贵州省高中生场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城乡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薛燕飞;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来源记忆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丽;8-15岁儿童表征认知方式发展特点及其与能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何召祥;不同认知方式的大学生情感特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16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1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