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绘画经验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5 18:05

  本文关键词:绘画经验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绘画经验 空间关系 美育 面孔身份识别 面孔表情识别


【摘要】:以往的面孔识别训练中(Hussain,SekulerBennett,2009;Chiller-Glaus.,2009;Dolzycka et al.,2014),训练方法涉及到对正立和倒立面孔、面孔前视图和不同角度视图的学习和辨别,还有对肖像画课程的学习,这些训练方法可能开启了被试对面孔结构特征信息的空间关系加工能力。陈杰(2012)的研究表明音乐训练有助于面孔识别,作者认为五线谱上蕴含着丰富的空间关系信息,长期的音乐训练在锻炼音乐专家惊人的五线谱识别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关系加工能力或者整体加工的能力,这可能也会促进对面孔的识别。面孔的识别依赖于五官之间的空间关系(张宇,游旭群,2008)。绘画与面孔识别都是一种视觉加工,两者都与空间关系加工能力紧密关联,两者的共同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绘画涉及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的使用,这一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空间关系信息。经过长期的绘画训练,个体将拥有更好的空间关系加工能力,而空间关系加工能力也可以预测绘画水平。面孔加工是一种构形加工,面孔的空间布局关系,以及面孔各器官之间的空间距离关系,在面孔识别中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绘画训练在提高空间关系加工能力的同时,可能也会促进对面孔的识别。其次,面孔加工的脑区主要位于大脑颞叶梭状回,而专家化的视觉经验会引起梭状回面孔加工脑区功能性变化。因此,长期绘画训练对广泛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影响,可能也会影响到面孔识别相关区域的结构或功能的变化,从而影响面孔识别能力。绘画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能培养个体的空间关系加工能力,这是否会影响对面孔的识别值得探讨。在本研究中,我们结合绘画认知与面孔识别两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绘画经验促进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假设,通过层层递进的五个研究,检验绘画经验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促进效应,并初步探索了其内在的加工基础,得出空间关系加工能力可能是面孔识别的核心关键。研究一通过心理旋转任务考察了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和绘画经验贫乏的非美术专业被试的空间关系加工能力,记录了两者在心理旋转任务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发现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心理旋转任务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绘画经验贫乏的非美术专业被试(t=2.190,p=0.032,d=0.570)。在反应时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研究二采用视觉匹配任务考察了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和绘画经验贫乏的非美术专业被试在加工面孔、音符、动物简笔画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发现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对面孔、音符和动物简笔画识别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绘画经验贫乏的非美术专业被试[f(1,58)=5.578,p=0.022,η2p=0.088],但在反应时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即便如此,对面孔和动物简笔画加工的难度显著小于音符加工的难度,因此,对面孔图片的加工反应时之所以在两组被试间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任务难度太小,出现天花板效应导致的。因此,在研究三中,提高了任务的难度,将中性表情面孔替换成六种基本的表情面孔,进一步考察绘画经验对面孔表情识别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和绘画经验贫乏的非美术专业被试对面孔表情识别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四对研究二的实验范式进行了改进,控制了视觉工作记忆对实验效应的影响。把学习图片和测试图片同时呈现,在排除视觉工作记忆影响的情况下考察绘画经验对面孔身份识别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与研究二一致,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对面孔身份、音符、动物轮廓、椅子的识别正确率都显著高于绘画经验贫乏的非美术专业被试[f(1,59)=9.371,p=0.003,η2p=0.137],在反应时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这个证据有力的反映了绘画经验对面孔身份识别的促进效应。排除了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匹配任务的影响,在对面孔表情识别的研究五中,结果发现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对面孔表情识别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绘画经验贫乏的非美术专业被试(t=2.271,p=0.027,d=0.596),但在反应时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表现出面孔表情的识别优势。也就是说,对于面孔表情的记忆存在难度,当不需要进行记忆时,纯粹的空间关系加工过程中,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的空间关系加工能力优势得以显现。综上所述,本研究考察了绘画经验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相关分析,也初步确定了绘画经验中空间关系加工能力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促进效应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论证了绘画作为美育培养途径的重要功能,绘画可以促进空间关系加工能力、整体加工能力的发展,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视觉经验,为个体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1)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绘画功效的了解,为当前的绘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2)丰富面孔识别领域的研究,加深我们对面孔识别内部机制的理解;(3)从大脑可塑性角度,为绘画对大脑潜能的开发以及面孔识别障碍等视觉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新的思考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绘画经验促进空间关系加工能力的提高;第二,绘画经验促进面孔身份的识别,还促进了蕴含空间关系的其它一般视觉客体(包括音符、动物简笔画、动物轮廓、椅子)的识别;第三,排除了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绘画经验促进面孔表情的识别。也就是说,当不需要进行记忆时,在纯粹的空间关系加工过程中,绘画经验丰富的美术专业被试的空间关系加工能力优势得以显现。本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对美育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研究大多属于经验的论证而缺乏科学的实验。绘画练习会形成知觉的差异,但这是出于经验的论证,没有进行过实证研究。若能通过实验论证这一经验的正确性,揭示其内在逻辑规律,将其关键要点迁移到日常的观察练习,将会给受训者提供很多方便。第二,绘画经验影响空间关系加工能力的发展,但以往的研究并没有进行实证探讨,多属于经验的论证。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绘画经验是否影响空间关系加工水平的发展。第三,尽管已有研究说明了空间关系加工能力和面孔识别紧密相关(DeGutis et al.,2007;Grüter,GrüterCarbon,2008;Russell et al.,2009),但直接证明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第四,本研究更关注在自然环境下个体形成的能力。在自然条件下积累训练出的优秀空间关系加工能力者,相对于实验条件下的训练,更接近生态效度,这也是本研究的特别之处。
【关键词】:绘画经验 空间关系 美育 面孔身份识别 面孔表情识别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2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1 问题提出12-20
  • 1.1 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差异的现象及影响12-13
  • 1.2 面孔识别能力的研究现状13-15
  • 1.2.1 面孔加工的相关理论:整体加工理论和构形加工理论13-14
  • 1.2.2 面孔识别的相关模型:BRUCE-YOUNG经典面孔识别功能模型和面孔认知能力三因素模型14
  • 1.2.3 已有研究总结:正常群体的面孔识别训练14-15
  • 1.3 影响面孔识别能力的因素:空间关系加工能力15-16
  • 1.4 空间关系加工能力的衡量与界定:绘画经验16-18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18-20
  • 2 研究一:绘画经验与空间关系加工能力的关系20-22
  • 2.1 方法20-21
  • 2.1.1 被试20
  • 2.1.2 研究设计20
  • 2.1.3 材料与工具20
  • 2.1.4 程序20-21
  • 2.2 结果21-22
  • 3 研究二:绘画经验与面孔身份识别的关系22-25
  • 3.1 方法22-23
  • 3.1.1 被试22
  • 3.1.2 研究设计22
  • 3.1.3 材料与工具22-23
  • 3.1.4 程序23
  • 3.2 结果23-25
  • 4 研究三:提高任务难度,绘画经验对面孔表情识别的影响25-29
  • 4.1 方法25-27
  • 4.1.1 被试25
  • 4.1.2 研究设计25-26
  • 4.1.3 材料与工具26
  • 4.1.4 程序26-27
  • 4.2 结果27-29
  • 5 研究四:排除视觉记忆,绘画经验对面孔身份识别的影响29-33
  • 5.1 方法29-31
  • 5.1.1 被试29-30
  • 5.1.2 研究设计30
  • 5.1.3 材料与工具30
  • 5.1.4 程序30-31
  • 5.2 结果31-33
  • 6 研究五:排除视觉记忆,绘画经验对面孔表情识别的影响33-36
  • 6.1 方法33-34
  • 6.1.1 被试33
  • 6.1.2 研究设计33
  • 6.1.3 材料与工具33-34
  • 6.1.4 程序34
  • 6.2 结果34-36
  • 7 讨论36-42
  • 7.1 绘画经验对面孔识别的影响36-37
  • 7.2 绘画经验对一般视觉客体识别的影响37-38
  • 7.3 实验范式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影响38-40
  • 7.4 不足与展望40-42
  • 8 总结论42-43
  • 9 参考文献43-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祺颖;;表情识别的世界——微表情判断的意义与难点[J];知识就是力量;2012年03期

2 桂祺莹;;让电脑看脸色行事[J];视野;2009年18期

3 汪亚珉,傅小兰;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独立加工与交互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4 汪亚珉;王志贤;黄雅梅;蒋静;丁锦红;;空间频率信息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年04期

5 文萍;侠牧;;表情识别研究方法及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隋雪;任延涛;;面部表情识别的即时加工过程[J];心理学报;2007年01期

7 汪亚珉;傅小兰;;区分度在面部表情与面孔身份识别交互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7年02期

8 王振宏;田博;石长地;崔雪融;;3~6岁幼儿面部表情识别与标签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9 吴奇;申寻兵;傅小兰;;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9期

10 王柳生;钱萼;张庆;潘发达;;面部表情识别中眼睛的线索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卓卿;俞国良;;情绪表达者的文化差异对表情识别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章吉;陈英和;;儿童混合表情识别的发展及与基本表情识别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芳;王志良;徐银梅;陈锋军;郭群;;应用于表情识别的黑斑特征算法的设计与实现[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史光远;崔丽霞;;性别和羞怯水平对大学生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曹宇嘉;郑文明;赵力;邹采荣;;基于差值模板特征的表情识别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睿凡;朱强生;郭燕慧;刘海涛;;鲁棒局部保持投影的表情识别[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韩t}t};王益文;;面孔呈现顺序对局部表情识别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欧阳琰;桑农;;基于面部动作单元组合特征的表情识别[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罗峥;魏锦;陈凡;尹天骄;;自闭、智障与正常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张明;傅小兰;;微表情识别的背景效价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表情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李远征;人体目标跟踪和表情识别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阮锦新;多姿态人脸检测与表情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欧阳琰;面部表情识别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朱明旱;基于流形学习的人脸表情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刘帅师;非均匀光照和局部遮挡情况下的鲁棒表情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铮;基于二维MB-LGBP特征的表情识别及其光照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付晓峰;基于二元模式的人脸识别与表情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洪涛;船体建造CAD/CAM系统数据库技术及面部表情识别技术的若干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李永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人面部运动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春荣;情绪情境与训练因素对微表情识别能力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窦晓娟;大学生自卑特质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黄世伟;双相躁狂患者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心韵;抑郁倾向、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生态化微表情识别差异及评估指标初探[D];苏州大学;2015年

5 张海婷;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人体动作及自发表情识别[D];山东大学;2015年

6 武冠群;基于情感模型的表情识别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路立;生态化微表情识别测量的编制及微表情识别差异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王晶晶;面部反馈对表情识别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剑云;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表情识别算法[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赵晴;微表情识别、亲社会行为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8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18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