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都江堰市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都江堰市中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流行情况,分析中学生自杀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都江堰市2所高中学校,6所初中学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自杀自伤调查表、Beck抑郁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筛选中学生自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在2143名中学生中曾有自杀未遂者70人(3.2%),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为割腕(43人)。女性、初中生、抑郁症状、负性生活事件为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家庭亲密度高为保护性因素。结论中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检出率较高,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和防止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
【关键词】: 中学生 自杀未遂 相关因素
【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青少年行为相关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干预研究(2007BAI17B03) 青少年危险行为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2009BAI77B02)
【分类号】:B846
【正文快照】: 自杀未遂是个体自愿并主动地结束自己生命但未能成功、获得挽救的行为[1],自杀未遂作为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和身体发育尚不成熟,自杀未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了解青少年自杀未遂的流行情况,探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田生,阎翰;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医学干预[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年04期
2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测试[J];山东精神医学;1997年01期
3 高鸿云;吴增强;邓伟;杨佐廷;黄玉梅;;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年01期
4 贾存显,赵仲堂,徐复秋,李庆玉,潘永峰,程文伟,赵书英,田亚强,于红岩;150例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6期
5 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许韶君,郑迎军,夏俊瑞;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03期
6 安琳;贾会学;;中国不同地区女性自杀死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年01期
7 范珊荣,刘筱娴;女性自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1997年06期
8 王克勤,杜召云,杨洪峰;Beck抑郁问卷的评价及抑郁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6期
9 杨会芹;姚树桥;朱熊兆;Randy P.Auerbach;John R.Z.Abela;;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用于中学生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张雨新,王燕,钱铭怡;Beck 抑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琼;付颖利;冯佳;谢冰;寇长贵;于雅琴;;5-羟色胺1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自杀关联性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2 彭红星;药物及危机干预对精神病人自杀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2年09期
3 张冬冬;刘金同;史高岩;杨楹;张燕;;济南市两所初中学校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12期
4 宋剑锋;卢祖洵;;中国人群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年04期
5 俞雪容;刘凤;王琴平;;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防范及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6 李怀宇;钱春富;;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研究——基于云南省五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7 袁立新;林娜;;压力知觉量表在大学生样本中的因素结构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罗晓;;试论从学校层面对大学生进行自杀预防[J];经营管理者;2010年20期
9 宋剑锋;梁渊;卢祖洵;;武汉市郊区居民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闫亚飞;韩娟;毕烨;;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及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建军;;自杀,一个都太多——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季成叶;马军;陶芳标;余小鸣;;儿少卫生学研究[A];2009-20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3 周丽华;苏林雁;陈健;;白熊抑制问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健;中国癌症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5 刘胜江;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金同;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因素及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萍;医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唐欣元;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改善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吴美玲;福州市初中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与英语学习态度之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宁;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现状及其与生活事件、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雯雯;自杀意念高中生的自我认知特征[D];河南大学;2011年
7 董晓静;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解释偏向[D];河南大学;2011年
8 申彦丽;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赵国香;大学生自杀“守门员”的培训及培训效果的评价[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晓峰;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自尊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敏,刘筱娴;妇女伤害及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4期
2 马长锁,方明昭;自杀未遂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临床特点[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年04期
3 张志群,郭兰婷,刘志中;青春期自杀及其相关因素[J];华西医学;2001年02期
4 贾存显,赵仲堂,潘永峰,赵书英,贾桂英;220例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01期
5 梁军林,孙录,赵静波,刘珍妮,全东民,李刚;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6 兰利明,叶绿芝,赖根祥;自杀未遂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7 杨俊峰,安琳,王绍贤;中国育龄妇女自杀死亡分析[J];人口研究;2000年06期
8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焦虑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年03期
9 高宏生,曲成毅;167例自杀未遂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卢世臣,翟金国;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芳,麻爱华;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对照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1年11期
2 王皓翔;李芳健;王家骥;麦锦城;王心旺;李亮昌;方耀华;;广州市青少年自杀未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09期
3 谈文宪,,于宝儒;自杀是否致死的对比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4 刘俊德;青少年自杀未遂者的个性特征及遗传倾向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03期
5 许美振;杨翌;;吸毒者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4期
6 陈韵;杨翌;;性取向与自杀未遂、自杀意念研究综述[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王法鑫,孙月吉,刘启贵,姜潮,路英智,司东梅,商斌;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3期
8 刘连忠 ,肖水源;自杀未遂者的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4期
9 刘斌志;;自杀未遂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青年探索;2009年06期
10 马智超;;自杀未遂与血清胆固醇浓度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军;严青华;聂少萍;徐浩锋;许燕君;宋秀玲;许晓君;蔡秋茂;;青少年体重认知偏移与自杀未遂的关系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朱宇清;魏育林;王辰;韩标;刘伟;;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人格特征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旭;;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云忠;王义典;;类风湿关节炎二例自杀对心理治疗的反思[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5 刘华山;;高校学生自杀状况及干预对策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爱华;章秋萍;陈利珍;佘玉宇;金翠梅;;危机干预热线1495人次自杀意念求助者资料分析[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皮勇;;论网络自杀协议犯罪场与控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高鸿云;朱大倩;黄玉梅;吴增强;杨佐廷;邓伟;;中小学生自杀行为预防性干预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董振宇;;大学生自杀行为探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潘莉莉;;青少年的抑郁水平及自杀意念对其情绪Stroop效应和手书特征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程和平;不要让忧郁摧毁我们的精神家园[N];乐山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丁国元邋实习生 姚远 张聪颖;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心理疾病[N];工人日报;2008年
3 张艳萍邋杨甫德 施承孙 本报实习记者 叶龙杰;帮助心灵走出灰暗[N];健康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丁咏静 通讯员 赵向辉;抓住自杀前的“求救”信号[N];保定日报;2007年
5 留美学者 姜晨;干预对策:既需检讨社会更要关注个体[N];东莞日报;2010年
6 谢会昌;加强心理健康干预及治疗[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刘冠南 李强 实习生 昌道励;拿什么拯救脑瘫儿父母[N];南方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梅;自尊、焦虑与自杀未遂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胡霞;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与农村自杀未遂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丁海龙;沈阳市居民自杀态度、自杀意念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任有霞;HIV感染者/AIDS病人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流行病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5 吴红燕;某医科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正平;自杀未遂者的人格特征、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魏胜男;沈阳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患者3个月干预的随访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金连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应激敏感模型初探[D];山东大学;2013年
9 朱彤;大学生自杀预防及危机干预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小庆;军人自杀意念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0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6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