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与具身隐喻——认知的具身转向及隐喻认知功能探析
本文关键词:具身认知与具身隐喻——认知的具身转向及隐喻认知功能探析
【摘要】: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观兴起背景下认知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取向。它主张身体、动作和情境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的整体性,使得原先单纯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隐喻逐渐显露出其思维认知工具的本质。一旦具身认知凸显隐喻的具身性认知功能,隐喻在认知过程中的动力性本质也就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前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与具身认知结合的实验,并集中体现在情绪、感知觉和身体姿势等相关方面。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认知科学 具身认知 隐喻认知功能 具身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课题“具身认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BBA110015)
【分类号】:B842.1
【正文快照】: 在过去的50多年里,认知科学以其对人类的信息认知与加工过程的精密实验研究,为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提供了藉以解释人类行为和认知过程的理论基础与实证论据。认知科学自身在学科的演化过程中亦经历着信息加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具身认知取向的范式发展脉络。这种进化不仅仅是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4 孟维杰;;从认知心理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检讨与文化自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周昌乐;;作为认知手段的隐喻及其涉身性分析[J];心智与计算;2008年03期
6 胡谊;桑标;;教育神经科学:探究人类认知与学习的一条整合式途径[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7 叶浩生;;身心二元论的困境与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8 陈巍;黄家裕;;具身化、隐喻理解与情绪启动[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惠;;试论高校文化力的提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张健;30年代中国现代讽刺喜剧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周保欣;当代审美思潮中的神秘叙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李兵;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6 兰莹萱;;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戴剑;张振华;;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8 童庆炳;钟嵘诗论读解[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徐宁;;现代版画综合性语言的拓展与延伸[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郁龙余;中西印审美主体构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肖飒;;从符号学角度看汉语的语言信息优势[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吴朋飞;;涉身认知浅谈[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严加平;针织童装造型“语言”的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7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吕钦忠;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义及其哲学依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甜;铁凝小说语言符号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玉寒;现代家具设计趣味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荣,翟宏;行为、心理、精神生态学发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崔月琴;合理性的凸显与传统理性主义批判[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3 季晓峰;;论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对身心二元论的突破[J];东南学术;2010年02期
4 张卫东;李其维;;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研究贡献——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工作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静;陈巍;;具身化的情绪理解研究:James-Lange错了吗?[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7 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孟伟;;认知科学哲学基础的转换:从笛卡儿到海德格尔[J];心智与计算;2008年03期
9 刘昌;认知神经科学:其特点及对心理科学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10 胡谊;桑标;;教育神经科学:探究人类认知与学习的一条整合式途径[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俊;哈斯;王慧莉;周莉;王艳;唐一源;;隐喻加工复合模式的ERP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1期
2 高凤江;;论“心智”与“文化”对隐喻认知的制约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张庆盈,刘西锋;隐喻的认知结构与跨文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疏德明;刘电芝;;隐喻认知机制的ERP研究[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7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7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