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维度补偿现象
本文关键词:内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维度补偿现象
【摘要】:为验证内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具有补偿性的动态变化,研究采用系列再生法,将428名在校大学生分成3个实验组,每组分别阅读否定大学生群体的能力、社交性和道德的信息后,完成刻板印象内容的测量问卷。结果显示,单一维度的否定性信息改变内群体评价,具体表现为降低该维度评价,或者提升其他维度评价,或者二者同时发生。由此可见,内群体刻板印象内容存在"此高彼低"的补偿现象,并非保持稳定的偏好状态。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社会工作系;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
【关键词】: 刻板印象内容 维度补偿 刻板印象 内群体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7200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SH076)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课题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290)的资助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SCM)由热情(warmth)和能力(competence)两个基本社会认知维度组成。模型假设个体具有“高热情-高能力”的内群体偏好评价,以及“高热情-低能力”、“低热情-高能力”、“低热情-低能力”等多种形式的外群体贬义评价(Fiske,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莹瑞;佐斌;;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自豪感与内群体偏好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1期
2 李琼;郭永玉;;社会支配倾向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3 唐艳超;吴明证;徐利平;;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自尊与性别内群体偏差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4 叶娜;佐斌;;“害群之马”对群体认同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5期
5 杨红升;黄希庭;;社会分类与面孔识别的内群体偏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霞;;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年01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上杰;单雯;;变化的成败反馈与组内合作对团体自尊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佐斌;江汶;;面部表情和加工方式对内群体面孔记忆偏爱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胡发稳;王沛;李昌庆;李丽菊;;内群体偏向:内隐和外显效应[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许红建;佐斌;;内群认同、群际归因和内群体偏爱的关系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秦安兰;吴继霞;;诚信自我偏好与内群体偏好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伍麟;风险社会的信任危机[N];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翟学伟;农民工求职:何以会有“杀熟”现象?[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冬梅;临时团队中内群体偏爱对信任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党健宁;不同来源自尊威胁对内群体偏爱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云;维、汉大学生面孔识别内群体偏向的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华;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的关系模型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苏金龙;“我”与求偶动机对性别内群体偏爱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6 贾艳杰;自尊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任冰洁;基于内群体积极评价指标:道德评价重要性的验证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磊;死亡提醒对内群体内隐偏好的影响:不同特质共情者的反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任淑红;内外群体情景中信息类型对第三人效应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穆琳洁;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内群体意识的发展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4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9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