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的关系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的关系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家庭关怀 自立人格 性别 调节效应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的影响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对406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男女流动儿童在人际自立、人际责任、人际主动、人际开放、人际灵活、个人主动、个人独立、个人灵活、个人开放和家庭关怀度指数、合作度、成长度、亲密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预测作用;性别在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中起调节作用。结论: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影响,性别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科技学院美术系;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庭关怀 自立人格 性别 调节效应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BXL001)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BA100199)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流动儿童是一组特殊儿童,是指6~14岁随父母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1]。2007年资料显示,我国流动儿童人口已经达到2000万,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攀升,这一特殊群体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目前我国对流动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涉及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学习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秉翰;个性与人格辨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巩曜平;人格的魅力[J];前线;2003年04期
3 王巧;营造健康心理环境 放飞理想与希望——浅析农村高中贫困生不良人格的矫正[J];农村.农业.农民;2005年08期
4 杨小青;;一名大专女生的人格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5 程红波;;管窥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人格[J];肇庆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秋雨;;关于人的研究述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8年01期
7 小仓志祥;吴潜涛;;人和人格的特性[J];哲学译丛;1988年06期
8 方军;论人格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兼谈人格理论的问题与方法[J];哲学研究;1992年08期
9 杨胜宽;人格的文化意义[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10 游永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格演进[J];重庆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德国;叶敏捷;林崇光;;温州市大学生危险饮酒的三维人格问题初步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彭彦琴;;六朝文艺心理思想中的人格问题[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闫景;李国鹏;;领导力浅析[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解小永;姚宏勋;马妮娜;王延钢;;福利院孤残儿童就业展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姜德国;叶敏捷;林崇光;;温州市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三维人格问题初步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吉彦波;;论彭德怀人格的特性、成因和现实意义[A];功昭千秋的彭大将军——彭德怀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国兴;谈谈人格转换[N];光明日报;2000年
2 雨点;说人格[N];湘潭日报;2012年
3 春安;在近代史中寻找“人格”的力量[N];江淮时报;2005年
4 黄希庭;有门科学研究“人格”[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沙莲香;人文奥运与心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02年
6 北京大学医学部 付东红 黄悦勤;人格偏离问题男生多于女生[N];北京日报;2008年
7 黄金声;正作风首先要正人格[N];解放军报;2002年
8 杜悦;读书应成为教师的一种信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首都师范大学 陶东风;拷问我们的价值观教育[N];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赵法生;书院复兴: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小远;人格对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综合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2 方配素;运动员人格构念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胡东平;人格导入定罪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范玲玲;合肥市失地农民边际人格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印继红;新闻人格缺失现象透视[D];中南大学;2007年
3 杨玉强;西方哲学人格理论类型探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彦;哲学视角下的人格问题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韩风宝;试论初中贫困生健全人格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禹红;人格商业化利用的法律规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程红波;中西人格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8 罗荟媛;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探究[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96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9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