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1:14

  本文关键词: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安化县 特色 体育旅游资源 开发


【摘要】: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人们除了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来进行自由支配。大多数人们会选择外出游玩,所以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许多个国家的经济收入主体,而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在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质量的提高,希望外出旅游和身体锻炼能够兼得,所以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在我国,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国民素养的提升,人们对于体育旅游的认可,也使体育旅游在国内也成为了旅游的一种主流方向,非常受旅游者的欢迎。安化县地处湖南东北部地区,旅游资源丰盛,奇山异水,荆楚文化,不管是人文类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数不胜数,但是,由于安化县是有名的全国贫困县,不管是经济收入,交通、通讯等水平都非常的落后,旅游业发展非常艰难。本研究以安化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其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借鉴全国其他地区成熟的开发理论和经验,为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制定一个比较系统的开发体系,包括开发原则、开发模式、开发方案以及对策等,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阐述了体育旅游开发的一些基本理论,借助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分析安化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其次利用swot分析发对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发现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和旅游价值,然后分析了安化县所存在的特色旅游资源,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得出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可以是:“体育+旅游、一带一路、旅游+体育”等三种主要的模式进行资源开发,再次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化县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开发规划,最后通过综合分析阐述了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结果显示:(1)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该地区地处偏远,特色体育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于其他周边地区来说有着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政府政策、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开发的产品太过于大众化,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开发的程度也不够,许多资源没有融合成整体,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人才,导致资源不合理的浪费严重。(2)安化县景区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对产业类开发模式应根据自身项目和地域的特色进行开发,不应该盲从。(3)开发主体可以是政府主导,也可以是企业投资、也可以国内与国际投资公司共同开发等等方式,我们要想尽办法尽可能的吸引到开发资金,使资源开发利用得到最大、最合理。(4)现代旅游管理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要在一味的固守传统的旅游管理观念,要想加快发展,就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了解世界旅游发展的动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改善管理方式。(5)安化县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水平和人们平均收入较低,旅游专业基础配套设施很部完善,旅游业发展比较缓慢,资源优势没有整合,许多产品的开发过于传统,大众化,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和特色,文化资源没有进行深度的开发,加上宣传水平和方法部科学,或者宣传投入太少,影响力不够,管理的人才队伍缺乏,旅游景区的文化程度较低,大大的影响的安化县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安化县 特色 体育旅游资源 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1章 前言10-13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1.1 体育旅游产业在全世界发展迅速10-11
  • 1.1.2 周边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产生的竞争压力11
  • 1.1.3 安化县旅游业发展的自身需求11
  • 1.2 研究的意义11-12
  • 1.2.1 实际意义11-12
  • 1.2.2 理论意义12
  • 1.3 研究的目的12-13
  • 1.3.1 正确认识安化县优势体育旅游资源,并做出客观分析与评价12
  • 1.3.2 对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分析12
  • 1.3.3 对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12-13
  • 第2章 文献综述13-17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4
  • 2.1.1 体育旅游13
  • 2.1.2 特色体育旅游资源13-14
  • 2.2 国内体育旅游的研究综述14-16
  • 2.3 国外体育旅游的研究综述16-17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7-19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19
  • 3.2.1 文献资料法17
  • 3.2.2 访谈法17
  • 3.2.3 实地考察法17-18
  • 3.2.4 逻辑归纳法18
  • 3.2.5 SWOT分析法18-19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19-35
  • 4.1 安化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分析19-21
  • 4.2 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实地调查与分析21-24
  • 4.2.1 “梅山文化”体育旅游资源21-22
  • 4.2.2 “茶马古道”体育旅游资源22
  • 4.2.3 “资江水流、水库”+ “竹文化”体育旅游资源22-23
  • 4.2.4 “羽毛球冠军故乡”体育旅游资源23-24
  • 4.3 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24-26
  • 4.3.1 优势24-25
  • 4.3.2 劣势25
  • 4.3.3 机遇25-26
  • 4.3.4 挑战26
  • 4.4 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26-29
  • 4.4.1 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宗旨原则26-28
  • 4.4.1.1 开发宗旨26-27
  • 4.4.1.2 开发原则27-28
  • 4.4.2 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28-29
  • 4.5 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案29-33
  • 4.5.1 “梅山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案29-30
  • 4.5.2 “茶马古道”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案30-31
  • 4.5.3 “资江水流、水库”+ “竹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案31-32
  • 4.5.4 “羽毛球冠军故乡”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案32-33
  • 4.6 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33-35
  • 4.6.1 更新观念、强化意识33
  • 4.6.2 突出品牌,开拓创新33
  • 4.6.3 整合孤立资源,提升资源的竞争力33-34
  • 4.6.4 产品开发的层次性、广泛性34
  • 4.6.5 健全法规、保护资源34-35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35-37
  • 5.1 结论35-36
  • 5.2 建议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0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冬;新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年S1期

2 周立华;体育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开发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邱亚君;浙江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开发[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6期

4 邢晓东;对开发山东体育旅游资源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5 彭小静;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开发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8期

6 邱亚君;浙江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开发[J];浙江体育科学;2005年01期

7 张利;丁亚兰;;论安徽省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8 汪英;;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和市场开发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4期

9 王玉扩;王冠瑛;张翼;陈庆合;李会增;刘念禹;李曙刚;;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与市场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10 张利;丁亚兰;;论安徽省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发展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欧云海;张健;;开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旅游资源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饶远;王丽静;;对开发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系统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欧云海;;开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旅游资源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乔树红;陈亮;庞博;;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张铁明;;河北省小城镇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伟;合理开发利用体育旅游资源[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2 省体育局副局长 石生泰;办好红色运动会的几点思考[N];甘肃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云飞;山东省临沂市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广博;吉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乙立华;济南市泉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和市场开发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4 赵超霞;基于SWOT视域江西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5 张静静;京杭运河山东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李妙;安化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7 任婵娟;天然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及其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宋洋;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9 于素梅;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于莉莉;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24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124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