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跨区域社会体系:以环南中国海区域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5:14

  本文关键词:跨区域社会体系:以环南中国海区域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上丝绸之路 环南中国海 区域研究 跨区域社会体系


【摘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辐射区,从我国华南、西南到东南亚的环南中国海区域经过历史上复杂的族群交流和社会交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在环南中国海区域社会发生的所有人文交流的时空过程,不仅形塑了区域的文化生态,同时还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网络化的跨区域社会体系构成了讨论环南中国海区域社会整体性的方法论基础。跨区域社会体系是跨越了家族、社区、民族、国家与跨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的社会单位,是全球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环南中国海 区域研究 跨区域社会体系
【基金】:笔者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南亚华人跨国流动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编号:14AZD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12.3
【正文快照】: 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含相当广泛,通俗而言是指以我国为中心,通过海路和陆地中转,与亚、非、欧之间的交通贸易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瓷器、香料等商品的跨区域贸易,但从整体上看,尤其是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了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恩道;;美国介入南中国海的战略意图与行为分析[J];南方论刊;2010年11期

2 李华;冷战后美国南中国海政策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徐邦春;南中国海将风平浪静[J];社会;1993年10期

4 张秀三;南中国海问题的国际因素与我国的对策论析[J];东南亚;2001年02期

5 段小平;吴苗;;解析南中国海问题:困境与出路[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6 高宁,王彦强;南中国海争端新趋势及中国的策略[J];前沿;2004年01期

7 周洪波;宁培;;大国因素下的南中国海问题与我国的安全环境[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罗剑波;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与中国国家安全环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郭瑞军;;印度介入南中国海的原因、方式及影响[J];高校社科动态;2013年04期

10 郭渊;;中美关系缓和下的美国南中国海政策[J];新东方;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海华;张云琳;吴开统;庄灿涛;;开展南中国海地震观测必要性及其V-NET遥测台网技术方案[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必杰 特约记者 侯瑞;在驶离南中国海的这一刻[N];解放军报;2012年

2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 早报特约评论员 庄礼伟;南中国海对策应服从战略大局[N];东方早报;2009年

3 薛理泰;新媒称俄才是中国在南海的大患[N];国防时报;2011年

4 邱震海;美军事介入南中国海主权争端?[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5 日本《外交家》杂志主编 詹姆·米克斯 本报特约编译 田丹;越南为“中国威胁”做军事准备?[N];世界报;2011年

6 马克·巴伦西亚;美国插手让中国在南海态度强硬[N];国防时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陈挺;中菲开发南中国海协议签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8 莫汉·马利克 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专家;中印海上对抗“可能一二十年内爆发”?[N];国防时报;2011年

9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如何在南海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N];国防时报;2011年

10 记者 王明毅;南中国海发现两个新油田[N];中国石油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恩道;美国南中国海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艳军;论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1901-1945[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梁静;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的南中国海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杨灿;后冷战时期美国介入南中国海问题的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俊良;冷战后越南的南中国海政策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6 范雨林;南中国海海权之争的经济动因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7 杨德骏;浅析美国关于南中国海争端的政策[D];复旦大学;2012年

8 侯晓敏;新一轮南中国海争端问题的起因及其解决思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滕桂青;南中国海问题的外部因素及其对区域安全机制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宁德邦;南中国海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25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125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