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日本参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前景展望
本文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一带一路” 中日关系 命运共同体 出处:《和平与发展》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东亚地区出现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以来,地区国家对于成立东亚共同体的追求就始终存在。日本一度十分热衷于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小泉、鸠山两届内阁先后提出了不同理念倡导下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中国也针对地区合作日益紧密的情况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构想。近年来,日本出现了背离东亚社会,与地区和平稳定唱反调的倾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与"一带一路"带来的转变有利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稳步推进。区域合作与地区和平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一贯追求。中国应采取全方位的策略使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稳步推进。
[Abstract]:Si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trend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the pursuit of establishing the East Asian Community has always existed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region. Japan was once very kee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ast Asian Community, Koizumi. Hatoyama ha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ast Asian Community" advocated by different concepts, and China has als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Community of Destiny"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close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Japan has deviated from the East Asian society. The tendency to oppose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The reasons are various.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brought about by "Belt and Road" are conducive to the steady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ast Asian Destiny Community.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are in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 China should adopt omnidirectional strategy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of East Asian Destiny Community move steadily in favor of itself.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域安全与跨域威慑机理研究”课题资助(课题编号:14BGJ028)
【分类号】:F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与“命运共同体”同行[J];世界知识;2013年01期
2 徐立凡;;布局东南亚:为“命运共同体”植入基因[J];小康;2013年11期
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课题组;季志业;翟];;中国与亚洲:共同复兴之路[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9期
4 江瑞平;构建中的东亚共同体:经济基础与政治障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9期
5 柴瑜;从“10+3”到东亚共同体[J];中国金融;2005年22期
6 王]N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东亚共同体[J];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08期
7 乔林生;;“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与中国的作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刘昌黎;;东亚共同体问题初探[J];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02期
9 王秋彬;;东亚共同体:挑战与对策[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10 马燕冰;;何以提出东亚共同体[J];世界知识;2009年2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禹洋;携手共进成就中拉命运共同体[N];经济日报;2014年
2 记者 朱羿;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何中;践行亲诚惠容理念 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N];光明日报;2014年
4 国际问题观察员 何中;践行亲诚惠容理念 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N];光明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杨红川;十年合作 滇老共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N];云南日报;2014年
6 记者 陈晓晨;何为“命运共同体”?[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中国企业报社社长 中国企业研究院院长 吴昀国;构筑合作共赢的中欧企业命运共同体[N];中国企业报;2013年
8 魏涛;中国与亚太是命运共同体[N];光明日报;2013年
9 张若谷 杨红川;滇泰共铸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10 李欢 记者 刘淼淼;建设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N];四川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佳;东亚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谱系[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勇;东亚共同体建构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佳志;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及中国的战略应对[D];吉林大学;2011年
2 尚素娟;中国“第二轨道外交”与东亚共同体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3 乌兰;东亚共同体与中国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山;东亚共同体建设:动力、挑战与前景[D];南昌大学;2011年
5 任珂;地区合作视野下的中国与东亚共同体构建[D];河南大学;2011年
6 姜冰;构建中日韩东亚共同体:动力、阻力和推进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冯涛;论东亚共同体建设的限度[D];南京大学;2012年
8 管延芳;从经济视角看“东亚共同体”[D];吉林大学;2005年
9 许增伟;新地区主义视角下日本“东亚共同体”构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修安;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及存在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6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496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