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18-02-13 07:55

  本文关键词: 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文化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出处:《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遗产"或"文化遗产"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和拓展。这一进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努力,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在文化领域制定多边准则有着直接关联。而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也随之越来越具有超乎文化领域的意义。通过梳理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的出台及其保护的文化遗产类型,进而对非遗名录项目进行大致的分析,就会发现以文化多样性推广人类共同遗产这一理念,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事情,而是越来越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涵发生深度关联,也在"一带一路"的话语体系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实践之间成为可资深入观察和总结的研究场域。
[Abstract]:Since 1950s, the concept of "heritage" or "cultural heritage"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extensions in terms of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This process reflect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strengthening of litera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spect for cultural diversity and human creativity. Efforts to conserve heritage, Also directly linked to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multilateral norms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traditional Silk Road, By combing the publication of UNESCO conventions and the type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ed by UNESCO, we can make a general analysis of the non-legacies list project. We will find that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mon heritage of mankind through cultural diversity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culture, but is increasingly deeply linked to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Between Belt and Road's di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emporary practice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field for further observation and summar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查机构中国民俗学会非遗项目评审工作团队;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建设“中国史诗学”2017年度项目的延伸性成果
【分类号】:G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芸;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多样性保护[J];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2 吴翠玉;关于文化多样性问题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2年12期

3 信;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多样性的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刘冬雪;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1期

5 P.M.得法尔热,灵隐;国际社会与文化多样性[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何星亮;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傅谨;《文化多样性公约》与中国的国家立场[J];博览群书;2004年10期

8 夸西·鲁维杜;谢志斌;;文化多样性的反思[J];第欧根尼;2006年01期

9 李玉芹;;对文化多样性视野下文论建设的思考[J];学习月刊;2006年14期

10 夸西·鲁维杜;谢志斌;;文化多样性的反思[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实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行动计划要点[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2 徐家林;;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自由——兼论人文发展的文化观[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3 徐建;;文化多样性及其生态考察[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郭佩惠;;论文化多样性与和谐文化[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范可;;文化多样性及其挑战[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6 ;序[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房广顺;;国际关系视角下的文化多样性问题[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8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9 吴风玲;;“文化多样性、发展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10 何星亮;;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连兵;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5年

2 徐迅雷;尊重文化多样性[N];光明日报;2005年

3 民族所 何星亮;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项目官员 杜晓帆;文化多样性关乎我们的未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学院院长 杜维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 董俊新;文化多样性需要一个“达沃斯”论坛[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早报记者 潘妤;“文化多样性扩大了选择范围”[N];东方早报;2012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方李莉;生态—遗产与文化多样性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2年

9 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于海阔;文化多样性不是封闭保守的遮羞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负责人 丹尼尔·克莉诗;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对话[N];联合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丽娜;文化多样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巩苏绮;我国保护文化多样性政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2 李鲜;中国古代的“和”、“同”观与当代文化多样性问题[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克非;评加拿大媒体对文化多样性的描述——不可忽视的缺憾[D];四川大学;2003年

4 宝燕园;中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生态平衡[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王连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多样性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7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507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3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