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与“一带一路”建设

发布时间:2018-03-09 10:31

  本文选题:第四次工业革命 切入点:互联互通 出处:《太平洋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世界经济在过去近十年的复苏进程中,展现了结构深度调整、格局持续变化、反全球化力量空前高涨、全球经济治理艰难转型的新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恰逢其时:一方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将助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推进互联互通合作将塑造亚欧经贸大格局。值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占领"一带一路"建设的话语权和制高点,是中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在两大时代议题的引领下稳步推进:一是共同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二是努力践行新型全球化。只要在这两个议题上取得广泛共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能势如破竹。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ecovery in the past decade, the world economy has shown a new trend of deep structural adjustment, continuous changes in pattern, unprecedented rise in anti-globalization forces, and difficult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timely: on the one hand,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capacity cooperation will boost a new round of global industrial transfer, on the other hand, Promoting interconnection and cooperation will shape the great pattern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Asia and Europe. On the occa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summit forum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ow to tell the story of "Belt and Road" and occupy the voice and commanding heigh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must be steadily advanc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wo major issues of the times: one is to jointly deal with the 4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Second, we should strive to practice a new type of globalization. As long as there is broad consensus on these two issues, it will certainly be possible to push ahea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3162014ZYKA03)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经济合作机制研究”(3162015ZYKA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范祚军;何欢;;“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切入”策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年06期

2 蔡进;;“一带一路”与国家供应链发展战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6年01期

3 李丹;崔日明;;“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构[J];经济学家;2015年08期

4 高程;;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视角看“一带一路”的战略性[J];国际观察;2015年04期

5 唐朱昌;;“一带一路”的定位、风险与合作[J];社会观察;2015年06期

6 王卫星;;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09期

7 李向阳;;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01期

8 王湘穗;;美式全球化的终结[J];经济导刊;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运苏;彭冬冬;孙华平;;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基于贸易关系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08期

2 梅冠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的新思路[J];开放导报;2017年04期

3 徐书宜;;“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与国家经济发展[J];江苏商论;2017年07期

4 张盈盈;张广兴;;“一带一路”建设2.0时代“五通”逻辑的再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5 赵素君;张祥建;涂永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接“一带一路”的突破口及措施[J];科学发展;2017年06期

6 赵柯;薛岩;;“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新格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外经济合作新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03期

7 杨文;杨婧;;“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出路[J];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06期

8 赵兴平;;从““一带一路”看新时期我国多边外交的特点[J];改革与开放;2017年11期

9 刘霞;白敏;;“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10 韦倩青;王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沿线国FDI风险防范的路径研究[J];北方经济;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津平;顾威;;“一带一路”建设的利益、风险与策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2 张锦;陈刚;李国旗;Nguyen Thiyen;;“一带一路”战略中交通物流关键问题与对策[J];物流技术;2015年21期

3 刘迁迁;李尚乘;;关于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思考和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15年06期

4 刘国斌;;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5年06期

5 曹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进展[J];经济师;2015年06期

6 何茂春;张冀兵;张雅們;田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7 石善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J];当代世界;2015年05期

8 张蕴岭;;“一带一路”要应对三大挑战[J];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17期

9 吕承超;徐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及互联互通政策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10 缪林燕;;贯彻“一带一路”战略 金融支持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浅议反全球化现象[J];经济师;2001年12期

2 聂淑华;透视反全球化运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S2期

3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理论思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杨中强,蔡娟华;当前“反全球化”现象析论[J];人文杂志;2002年02期

5 郑玉琳;当前“反全球化”运动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5期

6 杨中强;当前“反全球化”运动透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02期

7 李荣海;从反全球化运动看全球化的未来趋向[J];长白学刊;2002年02期

8 黄烨菁;国际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J];国际观察;2002年06期

9 杨中强;全球化的不平之音——当前“反全球化”运动透视[J];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10 古晶;反全球化理论基础评析[J];理论学刊;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颖;新社会运动理论视角下的反全球化运动[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霞;反全球化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唐存忠;反全球化运动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伟萍;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反全球化运动[D];南昌大学;2013年

4 杨宗浩;反全球化运动的辩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范语书(范文文);反全球化诉求的社会主义价值意蕴探析[D];吉林大学;2015年

6 孙明哲;关于当前反全球化运动的几点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步华;反全球化的世界社会论坛析论(2001-2006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8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588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