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满丝绸之路与古代中国社会发展
本文选题:香 + 香文化 ; 参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蜀身毒道、麝香之路与丝绸之路,都是古代中国西部民族与世界民族交流的古道。在这些古道的一端是具有适合香料产生的湿热、高寒自然环境的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元,且瘟疫、瘴气等自然灾害多发,并关系国家疆域的安危;在这些古道的另一端,是同样适合香料、香药生产的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异域国度的世界各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香文化在丝绸之路等古道上,与世界各个民族传统文化交融并生、和合共存。一直以来,香料、香药是丝绸之路等东西方交流古道上朝贡、商贸等活动中的重要物品,香被广泛的应用于古代中国的世俗生活和神圣世界,在民族传统文化交往、医疗卫生及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香文化成为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发展、维系丝绸之路等东西方民族交往古道兴衰的重要文化纽带。借助香及香文化,古代中国各民族与异域世界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交流、借鉴、融合创新、和合共存。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民族交流古道上丰富多元的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构成。汉唐以来,香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构建。挖掘、整理香文化是共享丝绸之路精神、把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宗教文化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
[Abstract]:Shu body poison Road, Musk Road and Silk Road are ancient way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western Chinese and the world. At one end of these ancient roads is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which has a humid and hot climate suitable for spice production and a natural environment of alpine and cold. Historicall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se areas are rich in diversity, and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plague, miasma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are frequent. At the other end of these ancient road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s of the nations of Southeast Asia, Central Asia, West Asia, and even Europe, which are also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spices and spices, are the best in the world. Incense culture on the Silk Road and other ancient roads, and the world's traditional culture blend and live, coexistence. For a long time, spices, incense and medicine are important items in the ancient ways of exchange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West, such as the Silk Road. Incens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ecular life and sacred world of ancient China, and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of the nation. Health care and cultural spiritual life occupy an indispensable position. Incense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ultural link to realiz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rontier society and to maint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ncient way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such as the Silk Road. With the help of incense and incense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ancient Chinese and foreign nations constantly exchanges, uses for reference, merges innovation, and coexists with each other. The rich and diversified fragrant culture on the ancient road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cient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is an effective compos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fragrant culture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and pluralistic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Excavating and sorting out incense culture is the need of sharing the spirit of Silk Road, grasping the religious culture core of "Belt and Road" national strategy,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处;
【基金】:校级社科项目“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术带头后备人才”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沂;;从古代中国的天下一体化看当代全球化趋势[J];哲学动态;2006年09期
2 郑志强;;论古代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历史命运[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段炼;;古代中国的自我认同——以“仁”为中心的考察[J];浙江学刊;2008年02期
4 魏茂恒;;古代中国的倡廉惩贪及其现代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李未醉;魏露苓;;略论古代中国与菲律宾的农业技术交流[J];农业考古;2008年04期
6 黄新宇;;古代中国国家大一统历史观的传播[J];传承;2009年18期
7 卢兵彦;;试析古代中国在东亚崛起的历史进程及特点[J];太平洋学报;2010年02期
8 殷登国;;六月三伏洗晒忙——从翻经会谈古代中国妇女的地位[J];紫禁城;2010年07期
9 赵青霞;;古代中国科学思想浅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田汝康;古代中国与东南亚——驳法国汉学家戈岱司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方铁;;古代中国至今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的陆路交通[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桓;;义净前往南海诸国和印度的事迹及其贡献——兼述古代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友好关系[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3 叶奕良;;古代中国伊朗文化关系略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4 何艳杰;;古代中国酋邦轮回研究的几个问题[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李书吉;;论太原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葛兆光;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旅行[N];文汇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韵;国博《古代中国》讲述文明脉络[N];光明日报;2011年
3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亲情的泯灭:古代中国的宫廷权争[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江南;古代中国、疆域和版图历史概念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后记[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李秀娜;国博举行“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预展仪式[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项峰;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N];人民日报;2010年
8 丁国强;作为“法治”国家的古代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古代中国王朝疆域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研究室主任 李命志;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吗?[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D];复旦大学;2008年
2 索毕德(sobhitha);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魏志静;明代茶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宁;古代中国对西藏的统辖与英俄侵略西藏的实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鼎楚;性腐败与法律规制:古代中国的实践与智慧[D];湘潭大学;2005年
3 嵇红亮;古代中国国家诸术语考[D];宁波大学;2009年
4 高静;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之比较[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5 王娟娟;中国古代的黄河河神崇拜[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曹寅;丝绸之路与古代中国犹太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杨啸勃;“天府之国”观念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俞岚;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毅;酷吏与汉代法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08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00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