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新解及对我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启示——以“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03 14:36

  本文选题:“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 世界一流大学 ; 参考:《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07期


【摘要】:"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政策,合作办学是教育行动的关键之一。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教育强国新加坡及其一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为例,对一流大学合作办学新模式进行探究,发现了较为曲折的办学历程,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综合多元的招生方式、顶点项目,以及严格周密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等。基于此,建议我国大学拓展并运用联盟关系,与沿线国家一流大学合作办学、促进招生考试机制衔接、扩大学历学位互认范围、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合作共建文理学院、全面增强质保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机制。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action of "Belt and Road" is an important policy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the cooperation in running a school is one of the keys of educational action. Focusing on Singapore, a powerful educational power i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its first-rate university,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Taking "Yale-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mode of cooperative running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finds out the tortuous course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 with general education as the core, the comprehensive and pluralistic enrollment method, the top project, and the strict internal and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etc. Based on this, it is suggested that our universities should expand and use the alliance relationship, cooperate with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 promote the linkage of enrollment and examination mechanisms, expand the scope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degrees, attach importance to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cooperat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an all-round way, and improve the relevant legal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13JJD88001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薛卫洋;;区域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新模式的探析与借鉴——以巴伦支海跨境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12期

2 张大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06期

3 马陆亭;;“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05期

4 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04期

5 王喜娟;;新加坡高等教育问责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3年06期

6 张智美;薛岩松;;浅析新加坡、香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及其对我国大陆的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伟华;洪林;;“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08期

2 马晓君;张则;潘宏伟;魏天路;李春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大学生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以佳木斯大学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年14期

3 李万龙;赵立婷;;“双一流”背景下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7年14期

4 刘盾;;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新解及对我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启示——以“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07期

5 冯小桓;;浙江省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调查分析[J];情报探索;2017年07期

6 李明轩;;“双一流”建设研究述评[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7 张薇;于伟;阮怀宁;郝晶晶;鞠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创建一流本科教学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7年03期

8 任增元;李欣欣;;重温大师智慧 推进“双一流”建设——叶企孙先生高等教育核心思想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7年03期

9 陈平水;于若凡;;国外高等教育问责制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15期

10 钟秉林;王新凤;;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本土化实践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卫洋;;俄罗斯高等教育涉外办学发展现状、特点及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年06期

2 郑刚;刘金生;;“一带一路”战略中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困境及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3 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22期

4 钟秉林;方芳;;“慕课”发展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21期

5 钟秉林;;高等学校要主动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6 马陆亭;;大众化本科教育的有效模式——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育模式的剖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05期

7 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8 钟秉林;;推进大学科教融合 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5期

9 钟秉林;;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教师发展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18期

10 钟秉林;赵应生;洪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家宝;;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J];时政文献辑览;2008年00期

2 何侃;;新加坡国立大学[J];财会学习;2008年04期

3 楚明珠;;新加坡国立大学首所海外研究院落户苏州[J];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13期

4 于临江;人材·人才·人财——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研修归来谈企业发展与人才培训[J];国防科工委继续工程教育;1992年03期

5 ;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院长来访[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10期

6 杨泽荣;谈新加坡国立大学考察情况[J];湖北商专学报;1997年04期

7 白雪;;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学院迎接新世纪[J];世界教育信息;1999年11期

8 尤农;一了;;新加坡国立大学[J];甘肃教育;2006年14期

9 黎洛晨;;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2年11期

10 Chih Choon Fong;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战略举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质量理念和行动[J];高等建筑教育;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敏虹;;剖析新加坡国立大学优质生源选拔机制后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汪寿阳;;不远的未来[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杨陈晨 记者 徐磊;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建苏州研究院[N];苏州日报;2010年

2 小莉;市领导会见新加坡客人[N];常州日报;2010年

3 杨陈晨 亓蕾;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研究院[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记者 肖姗;杨卫泽会见新加坡客人[N];南京日报;2011年

5 郑双梅;新加坡学生如今找工作更快赚钱更多[N];中国社会报;2006年

6 记者 王芬兰;学习狮城经验 助推苏州创新[N];苏州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钱政宜;长三角高端教育市场潜力巨大[N];国际金融报;2004年

8 漏丹;MBA将越来越精悍[N];经济观察报;2006年

9 记者 孙丽萍 杨金志;不能让大学弥漫惟利是图[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记者 胡荣荣;第三届全球公共政策联盟年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本文编号:2093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093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