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论“一带一路”的逆不平等性:驳中国“新殖民主义”质疑

发布时间:2021-04-13 14:33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饱受国外媒体所谓"新殖民主义"的质疑和责难,亟待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和经验分析。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基本逻辑,构建了"逆不平等性"数理模型,并利用动态数值模拟以及2001-2016年中国与世界122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考察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缩小国际不平等性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的本质是抵抗、限制和约束超额剩余价值在全球各国之间不平等的转移,即逆不平等性过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技术和制度双重维度的逆不平等性,是缓解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加剧的重要举措,而非推行新殖民主义。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 2020,43(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论“一带一路”的逆不平等性:驳中国“新殖民主义”质疑


技术逆不平等性效应演化

制度,关税,技术溢出,技术


其次,我们以降低关税和消除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等措施为例,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制度维度上的逆不平等性效应进行动态考察。一方面,在无技术溢出作用下,保护性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将促使不平等性水平不断下降。通过数值计算可得,当关税税率为0.9时,不平等性为1.9922;当关税税率下降到0.1时,不平等性水平几乎与没有关税约束时一致。另一方面,在有技术溢出作用下,技术抑制这一制度约束的消除将大幅增强逆不平等性效应。图2a显示,当参数设定为α=0.4,β=0.2时,技术抑制的消除(中间曲线与下方曲线对比)将促使最终不平等性水平从1.39下降到0.8;图2b显示当参数设定为α=0.2,β=0.2时,技术抑制的消除带来的逆不平等性效应更强,促使最终不平等性水平从0.8下降到几乎为0。由此可知,在制度约束的背景下,通过不断降低保护性关税以及消除技术抑制等方式,将大幅降低不平等性水平。最后,将两个层面作用结合在一起,考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技术和制度双重维度上逆不平等性效应的效果。图3显示,当参数设定为α=0.4,β=0.2时,若无制度约束,则技术溢出作用会使不平等性水平大幅下降,从2.0下降到0.8(见图3a,从第1条水平线变化为最下方曲线),具有显著的逆不平等性效应;若同时存在关税和技术抑制两种形式的制度约束,则技术溢出的逆不平等性效应将被显著削弱(见图3a,从最下方曲线变化为第2条曲线);此时若取消技术抑制这一形式的制度约束,则逆不平等性效应会得到一定提升(见图3a,从第2条曲线变化为第3条曲线),而且随着关税的降低,这种逆不平等性效应的提升将更加明显(比较图3a和b,图3b中第2条曲线到第3条曲线的变化更大)。此外,当参数设定为α=0.2,β=0.2时,也可以得到与上述一致的结论。由此可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促进了技术溢出,同时又致力于消除各种制度约束,在技术与制度耦合作用下,将形成强烈的逆不平等性效应,有助于大幅削弱并最终消除不平等性,这有力驳斥了中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质疑。

制度,技术,技术溢出,关税


最后,将两个层面作用结合在一起,考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技术和制度双重维度上逆不平等性效应的效果。图3显示,当参数设定为α=0.4,β=0.2时,若无制度约束,则技术溢出作用会使不平等性水平大幅下降,从2.0下降到0.8(见图3a,从第1条水平线变化为最下方曲线),具有显著的逆不平等性效应;若同时存在关税和技术抑制两种形式的制度约束,则技术溢出的逆不平等性效应将被显著削弱(见图3a,从最下方曲线变化为第2条曲线);此时若取消技术抑制这一形式的制度约束,则逆不平等性效应会得到一定提升(见图3a,从第2条曲线变化为第3条曲线),而且随着关税的降低,这种逆不平等性效应的提升将更加明显(比较图3a和b,图3b中第2条曲线到第3条曲线的变化更大)。此外,当参数设定为α=0.2,β=0.2时,也可以得到与上述一致的结论。由此可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促进了技术溢出,同时又致力于消除各种制度约束,在技术与制度耦合作用下,将形成强烈的逆不平等性效应,有助于大幅削弱并最终消除不平等性,这有力驳斥了中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质疑。四 中国“一带一路”逆不平等性效应的经验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OFDI与双边国家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J]. 彭澎,李佳熠.  产业经济研究. 2018(06)
[2]中国OFDI推进相应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基于2007-2016年的57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J]. 董有德,张露.  上海经济研究. 2018(08)
[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投入产出分析[J]. 王恕立,吴楚豪.  财经研究. 2018(08)
[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影响[J]. 姚战琪,夏杰长.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8(04)
[5]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J]. 李俊久,蔡琬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6]“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与金融要素[J]. 李建军,李俊成.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2)
[7]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视角下两种经济全球化模式比较研究[J]. 朱燕.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10)
[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潜力研究[J]. 张会清.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7)
[9]“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发展协同与全球治理创新[J]. 张幼文.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05)
[1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 李敬,陈旎,万广华,陈澍.  管理世界. 2017(04)



本文编号:3135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135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