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新加坡和北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15:04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新加坡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开展项目合作,在这些项目中,如何处理中国城镇发展遇到的生态瓶颈问题、解决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尤为重要。新加坡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并保证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是“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交流的核心承载地和连通世界的重要窗口。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北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北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产生积极地示范作用。通过与“一带一路”对接,如何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与土地的矛盾,整合资源,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加坡和北京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对两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进行诊断和对比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获得的主要结论与认识为:1、新加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发展,历经三个发展阶段,2009-2013年,2014-2015年,2016-2018年,逐步由中度、中高度向高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2、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项目依托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1.3.2 国内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土地和城市土地的概念
2.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2.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土地区位理论
2.2.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2.3 地租地价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北京与新加坡土地利用概述
3.1 北京与新加坡土地管理的主要部门
3.2 新加坡土地规划管理的基本框架
3.2.1 新加坡土地利用规划过程
3.2.2 新加坡2019 年土地利用规划
3.3 新加坡和北京土地利用特点
3.3.1 新加坡土地利用特点
3.3.2 北京土地利用特点
3.3.3 新加坡土地集约利用成功的原因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指标选取
4.2 评价方法
4.2.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改进TOPSIS评价模型
4.3 评价等级划分
5 新加坡和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5.1 数据来源
5.2 研究区概况
5.2.1 自然地理概况
5.2.2 社会经济水平概况
5.3 新加坡和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
5.3.1 基于指标层的新加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5.3.2 基于指标层的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5.3.3 新加坡和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比研究
5.4 四个准则层面的对比研究
5.4.1 新加坡四个准则层土地集约利用探究
5.4.2 北京市四个准则层土地集约利用探究研究
5.4.3 新加坡和北京市在四个准则层的对比研究
6 新加坡和北京土地利用障碍因素诊断及对策建议
6.1 障碍度模型介绍
6.2 两市障碍因子诊断
6.2.1 新加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子诊断
6.2.2 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子诊断
6.3 对策建议
7 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TOPSIS法和RSR法的我国综合医院医疗质量评价[J]. 崔婷婷,熊季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05)
[2]基于政策量化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纪陈飞,吴群. 资源科学. 2015(11)
[3]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陈会广,夏红,肖毅,李炜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8)
[4]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J]. 陈红宁,徐文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S3)
[5]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加权TOPSIS法的房地产私募基金风险评价研究[J]. 曹小琳,卢道超. 建筑经济. 2014(11)
[6]采用灰色关联度与TOPSIS法的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 李彦斌,于心怡,王致杰. 电网技术. 2013(06)
[7]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李玉照,刘永,颜小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8]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变化与利用效益分析[J]. 曹银贵,周伟,乔陆印,许多. 地理科学进展. 2012(07)
[9]村镇非居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四川省葛仙山镇为例[J]. 虎陈霞,郭旭东,连纲. 经济地理. 2011(03)
[10]基于TOPSIS与PSR结合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J]. 陈梅英,郑荣宝,吴大放. 热带地理. 2010(03)
博士论文
[1]高速公路节地关键技术及节地效果综合评价[D]. 李霞.长安大学 2013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分析与政策研究[D]. 陈昱.华中农业大学 2012
[3]重庆城市建设用地合理供应规模研究[D]. 陈煜红.重庆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汪清县城乡结合部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金琳.吉林大学 2017
[2]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李丽.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59596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项目依托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1.3.2 国内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土地和城市土地的概念
2.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2.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土地区位理论
2.2.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2.3 地租地价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北京与新加坡土地利用概述
3.1 北京与新加坡土地管理的主要部门
3.2 新加坡土地规划管理的基本框架
3.2.1 新加坡土地利用规划过程
3.2.2 新加坡2019 年土地利用规划
3.3 新加坡和北京土地利用特点
3.3.1 新加坡土地利用特点
3.3.2 北京土地利用特点
3.3.3 新加坡土地集约利用成功的原因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指标选取
4.2 评价方法
4.2.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改进TOPSIS评价模型
4.3 评价等级划分
5 新加坡和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5.1 数据来源
5.2 研究区概况
5.2.1 自然地理概况
5.2.2 社会经济水平概况
5.3 新加坡和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
5.3.1 基于指标层的新加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5.3.2 基于指标层的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5.3.3 新加坡和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比研究
5.4 四个准则层面的对比研究
5.4.1 新加坡四个准则层土地集约利用探究
5.4.2 北京市四个准则层土地集约利用探究研究
5.4.3 新加坡和北京市在四个准则层的对比研究
6 新加坡和北京土地利用障碍因素诊断及对策建议
6.1 障碍度模型介绍
6.2 两市障碍因子诊断
6.2.1 新加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子诊断
6.2.2 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子诊断
6.3 对策建议
7 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TOPSIS法和RSR法的我国综合医院医疗质量评价[J]. 崔婷婷,熊季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05)
[2]基于政策量化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纪陈飞,吴群. 资源科学. 2015(11)
[3]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陈会广,夏红,肖毅,李炜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8)
[4]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J]. 陈红宁,徐文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S3)
[5]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加权TOPSIS法的房地产私募基金风险评价研究[J]. 曹小琳,卢道超. 建筑经济. 2014(11)
[6]采用灰色关联度与TOPSIS法的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 李彦斌,于心怡,王致杰. 电网技术. 2013(06)
[7]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李玉照,刘永,颜小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8]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变化与利用效益分析[J]. 曹银贵,周伟,乔陆印,许多. 地理科学进展. 2012(07)
[9]村镇非居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四川省葛仙山镇为例[J]. 虎陈霞,郭旭东,连纲. 经济地理. 2011(03)
[10]基于TOPSIS与PSR结合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J]. 陈梅英,郑荣宝,吴大放. 热带地理. 2010(03)
博士论文
[1]高速公路节地关键技术及节地效果综合评价[D]. 李霞.长安大学 2013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分析与政策研究[D]. 陈昱.华中农业大学 2012
[3]重庆城市建设用地合理供应规模研究[D]. 陈煜红.重庆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汪清县城乡结合部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金琳.吉林大学 2017
[2]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李丽.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59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1595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