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法师的禅学思想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3:13
本文关键词:一诚法师的禅学思想与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诚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是禅学泰斗虚云老和尚的亲任得戒弟子,身系禅宗五家中的临济、沩仰两大家法脉,在佛教界拥有相当高的威望。在理论方面,一诚法师具有高超的佛教及禅宗造诣,谨遵佛陀“以戒为师”的遗教,秉承“农禅并重”的百丈清规,坚持禅七仪规;在实践上,一诚法师坚持不懈地弘扬佛法,修复庙宇师塔,积极培养佛学人才,为佛教事业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但是笔者发现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一诚法师的研究少之又少,除了一诚法师本人出版的专著,其他人关于他的研究也仅限于其弘法事迹与禅诗欣赏,涉及一诚法师禅学思想的专著为零,仅有一些零散的论文,而且论文当中也缺乏对一诚法师禅学思想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整体梳理,本文正是基于此而对一诚法师的禅学思想和实践作出的初步研究。笔者在本文当中主要是依据一诚法师的诸多著作以及收集到的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一诚法师的禅学思想加以整体梳理,然后整理出一个初步的系统归纳。笔者主要从以下三部分对一诚法师的禅学思想进行研究。首先对一诚法师的生平经历、悟道因缘以及修行弘法事迹做一番介绍,由此作为切入点开始深入对一诚禅学进行研究。然后正式进入一诚禅学的比较研究,分别从四个方面归纳总结。第一方面,恪守百丈家风,坚持“农禅并重”,提出“三余之功”的概念;第二方面,弘扬马祖教义,发展“即心即佛”思想,提出“无杂相”的概念;第三方面,以戒为师,注重戒律;第四方面,提倡学修兼重,坚持禅七方式。最后介绍一诚法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概括一诚法师将佛教融合作用于社会生活的重要举措,推进佛教世俗化,进入发展新局面来总结全文。
【关键词】:一诚法师 农禅并重 三余之功 以戒为师 学修兼重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引言7-9
- 第二章:一诚法师的生平简介9-14
- 2.1 一诚法师的生平经历9-10
- 2.1.1 戒行苦修9-10
- 2.2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佛教事业的影响10-11
- 2.3 重振佛教11-14
- 2.3.1 修复禅林道场11-12
- 2.3.2 续法育才12
- 2.3.3 弘法布教12-13
- 2.3.4 兼工诗书,,广播佛法13-14
- 第三章:一诚法师的禅学思想14-30
- 3.1 恪守百丈家风14-17
- 3.1.1 农禅并重、自耕自足14-16
- 3.1.2 提出“三余之功”的概念16-17
- 3.2 弘扬马祖教法17-23
- 3.2.1 发展“即心即佛”,提出佛心清净17-19
- 3.2.2 继承“平常心是道”,提出“无杂相”19-21
- 3.2.3“何处不是佛法”21-23
- 3.3 以戒为师,严净毗尼23-26
- 3.3.1 以戒为师的禅学思想23-24
- 3.3.2 以戒为师的现实意义24-26
- 3.4 提倡学修兼重坚持禅七仪规26-30
- 3.4.1 静坐参禅27-28
- 3.4.2 念佛参禅28-30
- 第四章:一诚法师与佛教世俗化30-35
- 4.1 杰出贡献30-32
- 4.1.1 修复庙宇、兴建舍利塔30-31
- 4.1.2 培养僧才、着重教育31-32
- 4.2 佛教事业新局面32-34
- 4.2.1 实践“人间佛教”思想32-33
- 4.2.2 将佛教融合、作用于社会生活33-34
- 4.3 展望佛教事业发展前景34-35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镇;;一诚法师与江西佛教[J];法音;2013年04期
2 ;一诚法师被授缅甸“弘法功勋奖”[J];华人时刊;2009年04期
3 高睿;;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J];中国石油企业;2013年06期
4 ;本周焦点人物[J];w
本文编号:292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