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王船山“转识成智”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3:00

  本文关键词:王船山“转识成智”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转识成智”最早是佛家瑜伽行派明确提出的,但它也是古往今来一切哲学与宗教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本文依次从“转识成智”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性对唯识学“转识成智”的理论作了简要的阐述。通过对王船山“转识成智”论的分析,探讨他是如何对儒释道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的。同时通过其与现当代有关哲学家、佛学家、科学家“转识成智”思想的比较分析,试图对哲学、科学与宗教的融通和构建一体化的世界文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的“引言”,主要就写作背景和研究动态、研究意义及本文创新点、研究方法作简要陈述,说明对王船山“转识成智”论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转识成智'论溯源”:主要对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内容和中国传统哲学的“转识成智”思想作一简要介绍。 第二章“王船山‘转识成智'论”:主要从其历史背景、主旨、内容及与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比较四部分进行阐述,从中看出这一理论“出入佛老”的圆融性和创新性。 第三章“王船山‘转识成智'理论与近现代‘转识成智'思想的比较”,通过分析比较王船山‘转识成智'理论与现当代一些哲学家、科学家、佛家高僧大德的“转识成智”思想,从中得出他们关于“终极关怀”及文化融合创新思想意蕴的共通处。 第四章“船山“转识成智”论的现实意义”:简要阐述了船山这一理论对当今重建人的精神家园和构建一体化的世界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王船山 转识成智 圆融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249.2;B94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10
  • 一、写作背景和研究动态7-8
  • 二、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点及其意义8
  • 三、研究方法8-10
  • 第一章 “转识成智”理论溯源10-19
  • 1.1 唯识学“转识成智”说10-17
  • 1.2 中国传统哲学与“转识成智”17-19
  • 第二章 王船山“转识成智”论19-34
  • 2.1 时代背景19-20
  • 2.2 王船山“转识成智”论主旨20-26
  • 2.3 王船山“转识成智”论内容26-31
  • 2.4 与唯识学“转识成智”说的比较31-34
  • 第三章 王船山“转识成智”论与现当代“转识成智”思想的比较34-48
  • 3.1 “转识成智”与哲学创新34-41
  • 3.2 “转识成智”与佛家智慧的融通41-45
  • 3.3 “转识成智”与科学——人脑悟性的开发45-48
  • 第四章 船山“转识成智”论的现实意义48-51
  • 4.1 对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意义48-49
  • 4.2 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6
  • 后记56-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兆禄;;情:王船山《诗经》文学诠释的核心范畴[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2 李生龙;;王船山诗文所昭显的道家、道教心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伍光辉;;《龙舟会》:君子人格的颂歌[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杨璐璐;;王船山道器论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陈屹;;萧,

本文编号:338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8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b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