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危机
发布时间:2017-05-01 03:10
本文关键词:东汉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危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东汉时种类庞杂的民间信仰可以满足民众关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但是作为民众精神需求的民间信仰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事死如生的厚葬风俗损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淫祀的泛滥也扰乱了民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东汉社会的种种危机在民间信仰上都有所呈现,中和说对经济结构的失衡进行了批判,承负说则在政府失职的情况下从精神层面安慰了民众,民间和官方共享了天人合一的灾异说,在社会秩序失范之时,民间大水说、终末论也随之出现。每个时代的思想和信仰,都是对社会危机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迁所造成挑战的回应,原始道教正产生于秩序失范的东汉社会,其传播者的身份主要有两种:儒生方士与巫祝卜医,前者收徒讲学,后者祈禳行医。东汉末年天灾与人祸一起触及到普通民众的生存底线,民间信仰与原始道教组织恰好成为了民众心理和生理的依附对象,当原始道徒通过影响统治者来施行自己主张的温和尝试失败后,拥有一定文化和信仰资源的原始道教领袖们便掀起了带有宗教色彩的救世运动。
【关键词】:东汉 民间信仰 社会危机 太平经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3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4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8
- 二.概念说明8-10
- 三.学术回顾10-13
-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13-14
- 第一章 民间信仰对社会的负面影响14-21
- 一.对社会财富的损耗14-18
- 二.对社会秩序的侵蚀18-21
- 第二章 东汉社会危机的信仰呈现21-30
- 一.经济失衡与中和说21-23
- 二.政府失职与承负说23-26
- 三.秩序失范与灾异说26-30
- 第三章 原始道教对社会危机的介入30-45
- 一.社会危机的催化:原始道教的传播30-36
- 二.民间信仰的拯救:宗教色彩的救世运动36-45
- 结语45-47
- 附表47-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介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英;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梁容若;中国丧葬制度之回顾与前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5期
3 文镛盛;汉代巫觋的社会存在形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范正义;;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J];东南学术;2007年02期
5 杨孝军;论汉墓画像中的灾异现象[J];东南文化;2005年03期
6 吕有云;;论道教“致太平”的政治理想及其思想特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松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于汉成之世考[J];江汉论坛;2007年11期
8 朱海滨;;民间信仰——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J];江汉论坛;2009年03期
9 朱松美;贫富悬殊与安民稳政关系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余治平;董仲舒的祥瑞灾异之说与谶纬流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东汉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危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