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藏符箓图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12:05
道教符箓既是宗教的一种法术手段,也是传承道教文化的重要视觉载体。作为人与鬼神沟通的特殊语言系统,符箓由古老的巫符演变而来,逐渐与道教的教义思想融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完善,形成独具特色的视觉图式,是中国宗教图像艺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主题为《道藏》中所记录的符箓图像,一方面,从道教教义思想的角度来阐释说明符文的内容及其象征涵义,深入探究古人构造符箓的思维与方法;另一方面,详细分析符箓中的文字笔画与符号图形,并以此归纳总结符箓图像的造型特征。同时,道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符箓图像独有的形式美感启发了笔者对字体和图形设计的再思考与再创新。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龙马负河图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①其中,“金简玉字”是神符的另一种说法。以上是有关符箓起源传说的两种不同解释版本。传说虽不可信,也不能以此论证,但它们都大致传递出汉人的信仰观念,即汉人相信符由天神所授,并因此认为符具有强大神力,就如同黄帝擒蚩尤和大禹治水一般,得之如有神助。《说文·竹部》曰:“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存,分而相合。”②符是取信之物,汉朝以竹制符,分而相合以取信。最初的兵符由竹制成,因而符字带有竹字头。后来,至迟在战国时,就出现了金属所铸造的符,例如著名的“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其中的兵符便是虎形符。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阳陵虎符”可以充分展现秦代兵符的形制(图2)。此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以青铜铸成卧虎状,中可分为二,左右两部分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大意是兵符的右半部分存放在皇帝处,左半部分存放在驻扎阳陵的统兵将领处。符的本义为古代朝廷封爵、置官、命使及调兵遣将的凭证,图2.阳陵虎符分析图通常以竹或金属制成,上部书刻文字,剖分为二,一半由朝廷掌管,一半由领兵将帅持①赵晔撰.吴越春秋[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07.75②许慎原著;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07.621
第一章道教符箓综述9有,如若要调动军队,朝廷便派使者持符为凭向将帅传令,两符对合成功,军队则可听令调动,所以符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在道士看来,道符亦与“兵符”无异,符代表着敕命、威严和力量。道符其实就是在鬼神世界的权利凭证,懂得书符用符之人就能向鬼神发号施令,道符的概念来自于现实世界里兵符的影射。《资治通鉴》卷三十六曰:“其一署曰‘赤帝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敢不钦受1①这也反映了汉代君权神授的思想,在世掌权者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利,正如引言中所谓“真天子”。王莽为自立皇帝而编造符命策书,可见符命于世人有很强的说服力。凡真命天子出世,都伴随着某种符瑞祥兆出现,人们相信这些瑞兆是天上神明的指示,得权在位者以符命的形式,达到神化君权,巩固皇室权利及地位的目的。由此可见,符命是君权神授思想的产物。“符命”的称谓在《太上灵宝五符序》②中也有出现,当中记载“东方灵宝符命”、“南方灵宝符命”、“中央灵宝符命”、“西方灵宝符命”、“北方灵宝符命”(图3)是由五方天帝名义颁布的符。五方灵宝,实即汉代纬书中提到的东、南、西、北、中五帝③,可见道教的“灵宝符命”是继承了汉代的谶纬之学,从而成为神鬼世界中极具神秘力量的象征。图3.《太上灵宝五符序》中的符命二、从巫符到道符①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M].长沙:岳麓书社,2016.10.404②太上灵宝五符序.道藏:第6册,338-339③刘仲宇.道符溯源[J].世界宗教研究,1994,(1):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符、箓异同辩[J]. 刘仲宇. 宗教学研究. 2010(S1)
[2]天书云篆:道教符箫的文化阐释[J]. 李远国. 中国宗教. 2004(07)
[3]考古所见道教简牍考述[J]. 王育成. 考古学报. 2003(04)
[4]试论灵幡与宝幢的文化内涵[J]. 李远国. 宗教学研究. 2002(01)
[5]论道符的结构与笔法[J]. 李远国. 宗教学研究. 1998(02)
[6]中国古代道教奇异符铭考论[J]. 王育成.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7(02)
[7]道符结构、语义及功能研究[J]. 姜生. 社会科学研究. 1997(06)
[8]道教文化概览[J]. 刘仲宇. 中国宗教. 1996(01)
[9]道符溯源[J]. 刘仲宇. 世界宗教研究. 1994(01)
[10]中国古代道教法印研究[J]. 王育成.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3(02)
本文编号:3526471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龙马负河图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①其中,“金简玉字”是神符的另一种说法。以上是有关符箓起源传说的两种不同解释版本。传说虽不可信,也不能以此论证,但它们都大致传递出汉人的信仰观念,即汉人相信符由天神所授,并因此认为符具有强大神力,就如同黄帝擒蚩尤和大禹治水一般,得之如有神助。《说文·竹部》曰:“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存,分而相合。”②符是取信之物,汉朝以竹制符,分而相合以取信。最初的兵符由竹制成,因而符字带有竹字头。后来,至迟在战国时,就出现了金属所铸造的符,例如著名的“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其中的兵符便是虎形符。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阳陵虎符”可以充分展现秦代兵符的形制(图2)。此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以青铜铸成卧虎状,中可分为二,左右两部分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大意是兵符的右半部分存放在皇帝处,左半部分存放在驻扎阳陵的统兵将领处。符的本义为古代朝廷封爵、置官、命使及调兵遣将的凭证,图2.阳陵虎符分析图通常以竹或金属制成,上部书刻文字,剖分为二,一半由朝廷掌管,一半由领兵将帅持①赵晔撰.吴越春秋[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07.75②许慎原著;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07.621
第一章道教符箓综述9有,如若要调动军队,朝廷便派使者持符为凭向将帅传令,两符对合成功,军队则可听令调动,所以符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在道士看来,道符亦与“兵符”无异,符代表着敕命、威严和力量。道符其实就是在鬼神世界的权利凭证,懂得书符用符之人就能向鬼神发号施令,道符的概念来自于现实世界里兵符的影射。《资治通鉴》卷三十六曰:“其一署曰‘赤帝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敢不钦受1①这也反映了汉代君权神授的思想,在世掌权者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利,正如引言中所谓“真天子”。王莽为自立皇帝而编造符命策书,可见符命于世人有很强的说服力。凡真命天子出世,都伴随着某种符瑞祥兆出现,人们相信这些瑞兆是天上神明的指示,得权在位者以符命的形式,达到神化君权,巩固皇室权利及地位的目的。由此可见,符命是君权神授思想的产物。“符命”的称谓在《太上灵宝五符序》②中也有出现,当中记载“东方灵宝符命”、“南方灵宝符命”、“中央灵宝符命”、“西方灵宝符命”、“北方灵宝符命”(图3)是由五方天帝名义颁布的符。五方灵宝,实即汉代纬书中提到的东、南、西、北、中五帝③,可见道教的“灵宝符命”是继承了汉代的谶纬之学,从而成为神鬼世界中极具神秘力量的象征。图3.《太上灵宝五符序》中的符命二、从巫符到道符①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M].长沙:岳麓书社,2016.10.404②太上灵宝五符序.道藏:第6册,338-339③刘仲宇.道符溯源[J].世界宗教研究,1994,(1):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符、箓异同辩[J]. 刘仲宇. 宗教学研究. 2010(S1)
[2]天书云篆:道教符箫的文化阐释[J]. 李远国. 中国宗教. 2004(07)
[3]考古所见道教简牍考述[J]. 王育成. 考古学报. 2003(04)
[4]试论灵幡与宝幢的文化内涵[J]. 李远国. 宗教学研究. 2002(01)
[5]论道符的结构与笔法[J]. 李远国. 宗教学研究. 1998(02)
[6]中国古代道教奇异符铭考论[J]. 王育成.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7(02)
[7]道符结构、语义及功能研究[J]. 姜生. 社会科学研究. 1997(06)
[8]道教文化概览[J]. 刘仲宇. 中国宗教. 1996(01)
[9]道符溯源[J]. 刘仲宇. 世界宗教研究. 1994(01)
[10]中国古代道教法印研究[J]. 王育成.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3(02)
本文编号:3526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2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