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试论小乘佛教二谛思想

发布时间:2017-05-24 00:08

  本文关键词:试论小乘佛教二谛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教所说的“二谛”是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简称,是对事物真假的区分,以胜义谛为真,以世俗谛为假。然而对事物真假的区分中,因观点不同而产生诸多解释,从而形成不同的哲学派别。就佛教而言,因二谛的不同阐释而产生了互为对峙的两大阵营,一是小乘佛学,二是大乘佛学。其中代表小乘佛学理论高峰的有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代表大乘佛学理论高峰的有唯识宗和中观宗。这四大宗派对二谛的解释又各不相同。 佛教各宗派别都是围绕二谛的不同解释而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谛不仅是佛教各宗派的核心思想而且可以从二谛的不同解释划分、判定出佛教宗派间的区别,因此研究二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从现有对二谛研究的文献而言,大都主要集中在大乘佛学的层面上,很少涉及到小乘佛学的二谛。鉴于由此,本论文就以代表小乘佛学理论的“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地阐释小乘佛教二谛思想。 论文分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论述研究二谛的意义及其文献综述。第二章重点论述了佛教二谛思想的雏形及发展,并从中得出佛教二谛思想源于吠陀时期的二梵理论。第三章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和解读,较为系统、客观地概括出“说一切有部”的来源及部派佛学的全貌,并详细论述了说一切有部二谛理论的构建原理。第四章以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经部宗的所缘境(认识的对象)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划分,来阐释经部宗的二谛思想,使经部宗的二谛思想较为全面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二谛 胜义谛 世俗谛 佛教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研究缘起7
  • 1.2 文献综述7-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1.4 创新点与难点11-12
  • 第二章 佛教中道思想与二谛理论的雏形及发展12-19
  • 2.1 吠陀时期的中道思想12-15
  • 2.2 吠陀后期的二谛理论15-17
  • 2.2.1 二梵与二谛理论16-17
  • 2.3 二谛理论在藏地的发展17-19
  • 第三章 小乘有部的发展及其二谛理论19-29
  • 3.1 部派佛教时期19-21
  • 3.2 小乘有部的发展21
  • 3.3 有部二谛理论21-28
  • 3.3.1 假实二谛的构建原理24-26
  • 3.3.2 诸法本体之归宿26-28
  • 3.4 小结28-29
  • 第四章 小乘经部的发展及其二谛理论29-40
  • 4.1 经部派名的由来29
  • 4.2 小乘经部的发展29-30
  • 4.3 所依典籍30-31
  • 4.4 经部二谛理论31-37
  • 4.4.1 自相、共相与二谛关系31-32
  • 4.4.2 成立法、遮遣法与二谛关系32-34
  • 4.4.3 现量、比量与二谛关系34-35
  • 4.4.4 三时与二谛关系35-36
  • 4.4.5 一与异及二谛关系36-37
  • 4.5 心法自缘的自证说37-38
  • 4.6 心法缘境的带相说38
  • 4.7 小结38-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卫群;佛教的“中道”观念及其思想渊源[J];宗教学研究;2001年04期

2 巫白慧;略论大乘佛教哲学空有二宗的理论实质[J];哲学研究;1996年10期

3 方立天;围绕佛教真理观的一场历史性论争——佛教三论系与成论系在二谛问题上的歧异[J];哲学研究;2000年06期

4 牛宏;;浅析《章嘉宗义》中各宗派的“二谛观”[J];西藏研究;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试论小乘佛教二谛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89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