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区北朝佛教邑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0:00
本文关键词:山西地区北朝佛教邑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北朝时期,邑义作为佛教信众举行造像等宗教活动的集合体,曾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这一社会组织虽不载于传统史籍,却藉造像记等资料得以留存。山西地区作为北朝核心区域之一,保存了大量的邑义资料。现存资料显示,山西地区北朝邑义之分布并非一时、一地之个别现象,而是遍及大半个山西、横跨一个多世纪的普遍存在。这些邑义根据组织者与领导者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僧人主导、平民主导与官方主导三个类型。在僧人主导的邑义中,僧人或担任“邑师”,或为邑义的组织者与首领。有时也作为普通成员出现。部分邑义甚至是在寺院僧人指导下建立,与寺院关系密切,是寺院的外围组织,但并非所有的邑义都可视作寺院的外围组织。平民主导的邑义则因为其成员的广泛参与性,在共同的宗教信仰下,成为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群体联系的媒介,有助于消减成员之间的隔阂与摩擦。邑义的发展受到官方的限制,组织、建立邑义之权利渐被收归于官方。这种由官方主导的邑义,成为政教互动的场域。在获得保护的同时,邑义的生命力渐趋流失。
【关键词】:山西 北朝 佛教邑义 造像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9;K239.2
【目录】:
- 内容提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5
- 一、选题缘起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1-14
-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14-15
- 第一章 山西地区北朝佛教邑义述略15-30
- 第一节 山西地区北朝佛教邑义资料概要15-18
- 一、北魏时期邑义资料15-16
- 二、东魏北齐时期邑义资料16-17
- 三、西魏北周及隋时期邑义资料17-18
- 第二节 功德主与邑义首领18-19
- 一、功德主18-19
- 二、邑义首领19
- 第三节 成员身份19-21
- 一、僧人20
- 二、官员20-21
- 第四节 邑义类型21-30
- 一、僧人主导的邑义22
- 二、平民主导的邑义22-23
- 三、官方主导的邑义23-30
- 第二章 僧人主导下的北朝邑义30-43
- 第一节 僧人在邑义中的三种角色30-36
- 一、邑师31-33
- 二、邑众33-35
- 三、僧官35-36
- 第二节 邑义与寺院之关系36-43
- 一、作为寺院外围组织之邑义36-39
- 二、非寺院外围组织之邑义39-43
- 第三章 平民主导下的北朝邑义43-55
- 第一节 邑义中的土著与移民——以《齐小护村造像碑》为中心44-47
- 一、时间、地点与题名分析45-46
- 1. 时间与地点45-46
- 2. 题名分析46
- 二、移民与土著共存之邑义46-47
- 第二节 邑义中的官员与平民——以《董黄头七十人等造四面像碑》为中心47-55
- 一、碑文题名释解50-52
- 1. 功德主50-51
- 2. 邑义成员51-52
- 二、题名间之关系52-53
- 1. 家族关系52
- 2. 地域关系52-53
- 3. 婚姻关系53
- 三、官员以乡里身份参与邑义53-55
- 第四章 从《宝泰寺浮图碑》看官方主导下的北朝邑义55-69
- 第一节 碑文所见之重建浮图史事57-61
- 一、郭p嗽焖
本文编号:406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0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