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天主教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乡村治理一直都是关系着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农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量和新的情势。近二三十年来,天主教在我国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的信教群体,逐渐成为农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天主教作为世界观的一种,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是复杂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在以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新农村建设为具体目标的乡村社会,如何正确看待、处理宗教关系则是关系社会稳定、和谐,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一环。A村作为典型的宗教村,天主教信仰历史悠久。在全体村民都信教的情况下,天主教信仰、宗教文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对乡村的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这一方面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从天主教对乡村治理产生影响的这一方向出发,对农村天主教在乡村治理中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具体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乡村治理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天主教的影响,并提出引导宗教与乡村治理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基层村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在政治发展方面,主要选取天主教对农村政治发展中村民自治、政策执行这两个典型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在文化发展方面,从四大瞻礼的节日庆祝、婚丧嫁娶文化和乡村教育事业三方面论述天主教的影响。在社会发展方面,主要从社会服务事业、农村社会稳定及乡村建设三方面来阐述天主教对其产生的影响。在分析了这三大方面的影响之后,进一步发现天主教对农村的乡村治理有些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消极影响,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天主教的双刃剑作用,对其积极作用要鼓励与支持而对其消极阻碍要进行积极引导。论文最后针对以上三方面影响,提出了引导宗教与乡村治理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要求在政治方面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正确引导宗教为乡村政治服务。在文化方面要引领文化发展方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在社会发展方面要弥补乡村治理漏洞,积极发挥宗教在秩序构建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天主教 乡村治理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76.1;D422.6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8
- 第一章 天主教与乡村治理18-29
- 1.1 A村天主教的兴起与发展18-22
- 1.1.1 A村天主教的兴起18-19
- 1.1.2 A村天主教发展历程及现状19-22
- 1.2 A村天主教的特点及功能22-26
- 1.2.1 A村天主教的特点22-24
- 1.2.2 A村天主教的功能24-26
- 1.3 天主教与乡村治理的关系26-29
- 第二章 天主教对A村政治发展的影响29-35
- 2.1 天主教降低村民自治积极性29-32
- 2.2 天主教对基层政策执行具有双重作用32-35
- 2.2.1 与教义相一致的政策易执行32-33
- 2.2.2 与教义相冲突的政策难执行33-35
- 第三章 天主教对A村文化发展的影响35-42
- 3.1 四大瞻礼庆祝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35-36
- 3.2 天主教“人生礼仪”引发本土婚丧文化的改变36-39
- 3.2.1 天主教教义的约束增强了婚姻中的义务意识36-37
- 3.2.2 天主教的死亡观改变了本土丧葬仪式37-39
- 3.3 天主教积极推动乡村教育发展39-42
- 第四章 天主教对A村社会发展的影响42-49
- 4.1 天主教社会服务弥补乡村社会资源不足42-44
- 4.2 天主教对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双重作用44-46
- 4.2.1 心理调节与整合功能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44-45
- 4.2.2 价值导向与排他性易引发基层权威丧失45-46
- 4.3 “集体意识”有助于乡村建设46-49
- 第五章 引导宗教与乡村治理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49-52
- 5.1 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正确引导宗教为乡村政治服务49-50
- 5.2 引领宗教文化发展方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50-51
- 5.3 弥补乡村治理漏洞积极发挥宗教在秩序构建方面的优势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7-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59-60
- 承诺书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继权;;20世纪晚期中国乡村治理的改革与变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肖唐镖;;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和分析[J];文史哲;2006年04期
3 申端锋;;乡村治理的博弈术与正当性[J];读书;2008年04期
4 周朗生;卢石英;;试论乡村治理中商业文化的培育[J];商场现代化;2008年19期
5 段艳萍;;对传统中国乡村治理权力结构的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5期
6 都芙蓉;李tD;;乡村治理视野下村民自组织的现状探讨[J];大家;2012年12期
7 刘晔;治理结构现代化:中国乡村发展的政治要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郭正林;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学理性案例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周水仙;;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建构多元治理范式[J];沧桑;2007年02期
10 邓彦;;乡村治理与宗族复兴的博弈机制[J];农业考古;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福营;;当代乡村治理变迁的特点和经验——以建国60年来的浙江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唐正繁;;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探析[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3 郭书田;;乡镇政府改革与乡村治理[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银华;陈霄;;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格局的变化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德芳;;民国时期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以河北定县为例[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韩冰;;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7 方俊;郭正林;;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研究:安徽呈东村调查报告361[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伍军;;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组织化的必要性分析——以湖北麟村为个案[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9 苗青田;卢凤超;;浅谈完善村民自治[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二等奖论文摘要[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连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戚华海;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鲜活样本[N];南方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秀娟;乡村治理的另一种范式[N];山西日报;2013年
3 张英洪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乡村治理要强化维护发展农民基本权利[N];农民日报;2014年
4 风云;乡村治理需要一分“泥土气”[N];绍兴日报;2014年
5 ;以法治推进乡村治理[N];经济日报;2014年
6 毛哲山;控制乡村治理真空下的黑恶势力膨胀[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党国英;乡村治理现代化必先要城乡一体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吕德文 贺雪峰;中国乡村治理六十年[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朱迅W
本文编号:506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0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