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与分析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5:22

  本文关键词: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与分析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太平洋磷虾 脂肪酸 EPA DHA 药代动力学


【摘要】:油脂(三酰甘油)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藻类中,其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血液中脂蛋白含量,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防治心血管疾病、并具有保护视力和健脑益智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目前己从多种海洋生物中提取油脂,如深海鱼油,南极磷虾油等。太平洋磷虾资源储存量丰富,大量的资源没有被开发。太平洋磷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史与繁殖,发育、昼夜迁移与垂直分布、体内特殊酶类,以及整个种群对所在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对太平洋磷虾营养成分及油脂的研究比较少,同时有关磷虾油脂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甚少,油脂服用后在血液中脂肪酸的浓度变化未见报道,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鉴于此,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太平洋磷虾油脂的提取工艺和油脂的成分分析,以及磷虾油服用后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太平洋磷虾油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工艺优化。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太平洋磷虾油脂,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有机溶剂95%7,醇,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h,料液比为1:10,该条件下提取率达到23.48+0.10%。(2)太平洋磷虾油脂成分分析。按照油脂成分分析的国家标准中的方法分析提取得到的油脂,结果显示:太平洋磷虾干粉的含水率为0.14±0.02%,油脂磷脂含量为27.74±0.13%;过氧化值含量为4.73±0.04 mmol·kg-1;酸值含量为7.08±0.15(KOH,mg·g-1);皂化值含量为145.44±3.75(KOH,mg·g-1);氟含量为5.60±0.75mg·kg-1;虾青素含量为200±6mg/100g。(3)太平洋磷虾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利用气相色谱法,共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成分共4种,总含量为26.00%,不饱和脂肪酸成分8种,总含量为55.90%,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0.0%,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5.9%,其中EPA,DHA含量分别为16.7%.15.2%。(4)太平洋磷虾油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建立GC-MS法测定鱼油、南极磷虾油、太平洋磷虾油在兔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并用药代动力学计算软件(3P97)模拟出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三种油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并探讨三种油脂在家兔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以EPA为检测指标时,鱼油、南极磷虾油、太平洋磷虾油的生物利用度并无显著性差异;两种磷虾油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峰的时间比鱼油长:太平洋磷虾油的最高血药浓度高于南极磷虾油和鱼油。以DHA为检测指标时,南极磷虾油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太平洋磷虾油;南极磷虾油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峰的时间长于其他二者:鱼油的最高血药浓度最高。本研究进行了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工艺的探讨,分析了太平洋磷虾油脂的成分性质,为进一步确认太平洋磷虾油脂的工业开发及市场应用奠定了基础;进行了鱼油、南极磷虾油、太平洋磷虾油中EPA.DHA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阐明油脂在体内的循环吸收理论及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太平洋磷虾 脂肪酸 EPA DHA 药代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5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s7-14
  • 第一章 前言14-27
  • 1 太平洋磷虾概述14-18
  • 1.1 太平洋磷虾简介14-15
  • 1.1.1 太平洋磷虾特征14
  • 1.1.2 太平洋磷虾的生活史与生殖周期14-15
  • 1.2 太平洋磷虾的开发应用15-18
  • 1.2.1 太平洋磷虾的营养价值16
  • 1.2.2 太平洋磷虾体内其他活性物质16-17
  • 1.2.3 太平洋磷虾的资源开发17
  • 1.2.4 太平洋磷虾的相关研究与应用现状17-18
  • 2 油脂提取研究进展18-21
  • 2.1 油脂的结构和分类及性质18-19
  • 2.2 海洋类生物油脂的生理功能及应用价值19
  • 2.3 传统油脂提取方法与弊端19-21
  • 3 EPA,DHA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21-25
  • 3.1 EPA,DHA结构与功能21-23
  • 3.2 EPA,DHA对动物血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及药物代谢情况的研究现状23-25
  • 4 立题依据与未来展望25-27
  • 4.1 本课题的选题根据和意义25-26
  • 4.1.1 选题依据25
  • 4.1.2 研究意义25-26
  • 4.2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26-27
  • 第二章 太平洋磷虾油脂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测定27-42
  • 1 材料与仪器27-28
  • 1.1 实验材料27
  • 1.2 实验仪器设备27-28
  • 1.3 实验试剂28
  • 2 实验方法28-30
  • 2.1 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工艺28-29
  • 2.2 太平洋磷虾油脂成分测定29
  • 2.3 单因素实验29-30
  • 2.3.1 提取溶剂29-30
  • 2.3.2 时间30
  • 2.3.3 料液比30
  • 2.3.4 温度30
  • 2.4 正交实验法优化太平洋磷虾油脂的提取工艺30
  • 2.5 数据处理30
  • 3 实验结果30-38
  • 3.1 太平洋磷虾油脂成分测定结果30-32
  • 3.2 单因素实验32-36
  • 3.2.1 有机溶剂对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率的影响32-33
  • 3.2.2 料液比对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率的影响33-34
  • 3.2.3 温度对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率的影响34-35
  • 3.2.4 提取时间对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率的影响35-36
  • 3.3 正交法确定最优工艺36-38
  • 4 讨论38-40
  • 4.1 太平洋磷虾油脂成分测定结果分析38-40
  • 4.2 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工艺分析40
  • 5 小结40-42
  • 第三章 太平洋磷虾油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42-66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42-43
  • 1.1 实验材料42-43
  •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43
  • 1.3 实验试剂43
  • 2 实验方法43-52
  • 2.1 溶液配制43-44
  • 2.1.1 代血浆(4%BSA溶液)43
  • 2.1.2 对照品溶液配制43-44
  • 2.1.3 灌胃用药液配制44
  • 2.2 给药及取血时间点的确定44
  • 2.2.1 给药44
  • 2.2.2 取血时间点的确定44
  • 2.3 血浆样品处理44
  • 2.4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建立44-52
  • 2.4.1 GC/MS条件44
  • 2.4.2 专属性考察44-47
  • 2.4.3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考察47-49
  • 2.4.4 精密度和方法回收率49-50
  • 2.4.5 提取回收率50-51
  • 2.4.6 冻融稳定性51
  • 2.4.7 定量限51-52
  • 2.5 血药浓度测定52
  • 2.6 数据处理52
  • 3 结果52-57
  • 3.1 鱼油、南极磷虾油、太平洋磷虾油中EPA、DHA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的含量测定及药时曲线绘制52-55
  • 3.2 鱼油及磷虾油中EPA、DHA在新西兰大白兔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55-57
  • 3.3 相对生物利用度57
  • 4 讨论与分析57-64
  • 4.1 动物实验过程中常见问题讨论与分析58-59
  • 4.2 血浆中EPA,DHA含量测定时的样品处理方法分析59-60
  • 4.3 GC-MS法检测脂肪酸含量60-61
  • 4.4 鱼油与两种磷虾油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比较61-64
  • 5 小结64-66
  • 总结66-68
  • 参考文献68-76
  • 附录76-77
  • 致谢77-78
  • 个人简历78
  • 发表的学术论文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齐;;关附胺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2期

2 刘秀文,杨奎,汤仲明,窦桂芳,朱宝珍,雒蓬轶,王若竹;猕猴单次及多次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后的药代动力学及外周血小板计数变化[J];生物技术通讯;2001年01期

3 汤仲明,刘秀文,屠敏;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在猴中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997年06期

4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在新药成药性转换医学研究中的作用[J];科技导报;2012年05期

5 戴廷恩,王峰,黄松柏,熊郁良,杨上川,王婉瑜,杨长久;烙铁头蛇毒止血组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动物学研究;1988年S1期

6 杨凡;黄虎;李屹晨;邓衡露;吴茂柏;钟翎;侯永敏;;新型长效重组促卵泡素的纯化和性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年02期

7 章海鑫;阮记明;胡鲲;郑卫东;杨先乐;王会聪;;双氟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8 辛敏钢;;老年人使用芬太尼后的药代动力学[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9年04期

9 蔡炳祥,任先达,林潮平,叶开和,熊爱华,吕俊华;1,6-二磷酸果糖镁中镁的药代动力学[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3年04期

10 孙爱荣;李健;常志强;梁俊平;;VA喹酸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男;杜力军;;发热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2004年

2 魏敏吉;张朴;;高通量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彭珑;高晓燕;郭明星;苏建坤;;中药整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曹敏君;贺文娟;朱银松;马昌;康斯斯;高秀娟;熊婷;陈汇;;吡非尼酮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胡晋卿;温预关;倪晓佳;张明;邱畅;刘霞;李芳芳;;进食对于布南色林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中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高晨燕;;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要点与案例分析[A];第三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冰心;刘志国;吴久鸿;岳茂兴;;航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8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转换研究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9 魏广力;肖淑华;陆榕;刘昌孝;;雷帕雷素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范江虹;李燕;;佛波双酯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熊昌彪;眼用中药亟须加强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欧慧敏;药代动力学彰显新药转化价值[N];医药经济报;2012年

3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魏占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环孢素A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对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白毅 整理;以药代动力学为主线的新药成药性的临床前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应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王宝龙;健能隆F-652海外临床研究正式启动[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记者白毅;中国医科院生技所构建药物研究平台成效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编译 李勇;新药开发的五“R”原则[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董智;微剂量给药 新药开发的加速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敏捷;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对苦参碱的分离及其衍生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杨秉呼;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3 盖芸芸;多组分中药物质组溶出及药代动力学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胡宇莉;8-十六烷基小檗碱的合成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鲁丹丹;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6 王淑萍;济泰片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倪健;抗栓素药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孔琦;噻吩诺啡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9 姜志平;长春地辛群体药代动力学:ABCB1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差异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谢瑛;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宾;太平洋磷虾油脂提取与分析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林析;新型三嗪类抗球虫药物AC4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任常谕;附子配伍大黄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胡顺莉;新风胶囊多效应成分分类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吴锡凤;瑞替加滨胃漂浮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林晓斐;基于药代动力学机制的双参通冠方配伍关系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7 赵明霞;新型蒽环类衍生物HYY-014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锦;U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中药多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9 郭倩倩;苦龙胆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李熠;曲妥珠单抗—美登木素生物碱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99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099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