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与环境污染物对斜生栅藻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学位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X171.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人工纳米材料(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MNMs)及其环境问题
1.2 MNMs与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1.2.1 MNMs的生态毒性
1.2.2 MNMs与现存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作用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3.3 创新点
2在斜生栅藻(S.obliquus)培养液中的理化性质'>第2章 典型MNMs—nTiO2在斜生栅藻(S.obliquus)培养液中的理化性质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S.obliquus培养液的配制
2储备液的制备'> 2.3.2 nTiO2储备液的制备
2平均水力直径测定'> 2.3.3 nTiO2平均水力直径测定
2.3.4 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检测
2.3.5 Zeta电位测定
2.3.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于S.obliquus培养液中的团聚形态及粒径测定'> 2.4.1 nTiO2于S.obliquus培养液中的团聚形态及粒径测定
2于S.obliquus培养液中Zeta电位'> 2.4.2 nTiO2于S.obliquus培养液中Zeta电位
2在S.obliquus培养液中的吸光性能及其动态变化'> 2.4.3 nTiO2在S.obliquus培养液中的吸光性能及其动态变化
2.5 小结
2、Cd与BPA对S.obliquus的单独毒性研究'>第3章 nTiO2、Cd与BPA对S.obliquus的单独毒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储备液的配制
3.3.2 受试生物及其培养
2/BPA/Cd对S.bliquus的单独毒性效应'> 3.3.3 nTiO2/BPA/Cd对S.bliquus的单独毒性效应
3.3.4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S.obliquus的生长曲线
2对S.obliquus的 72 h单独毒性'> 3.4.2 nTiO2对S.obliquus的 72 h单独毒性
3.4.3 BPA对S.obliquus的 72 h单独毒性
3.4.4 Cd对S.obliquus的 72 h单独毒性
3.5 小结
2与BPA、nTiO2与Cd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第4章 nTiO2与BPA、nTiO2与Cd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储备液的配制
4.3.2 受试生物及其培养
2与BPA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4.3.3 nTiO2与BPA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2与Cd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4.3.4 nTiO2与Cd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4.3.5 三种联合毒性评价方法
4.3.6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2与BPA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4.4.1 nTiO2与BPA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2与Cd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4.4.2 nTiO2与Cd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4.5 小结
2与Cd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作用机理'>第5章 nTiO2与Cd对S.bliquus的联合毒性作用机理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储备液的配制
2对Cd的吸附'> 5.3.2 nTiO2对Cd的吸附
2与S.obliquus相互作用的显微观察与TEM检测'> 5.3.3 不同毒性比下nTiO2与S.obliquus相互作用的显微观察与TEM检测
5.3.4 不同毒性比下S.obliquus对Cd的累积效应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三阶段假说
2对Cd的吸附'> 5.4.2 nTiO2对Cd的吸附
2与S.obliquus相互作用的显微观察与TEM检测'> 5.4.3 不同毒性比下nTiO2与S.obliquus相互作用的显微观察与TEM检测
5.4.4 不同毒性比下S.obliquus对Cd的累积
5.4.5 分阶段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亚爱,王国栋,辛宝平,杨敏;几种染料抑制斜生栅藻生长的毒性效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2期
2 姬乃建,鲍慈光,许良知,彭莉,赵逸云,王若南;重金属及其形态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3 葛会林;刘树深;朱祥伟;王丽娟;;微板吸光法测定9种农药对斜生栅藻的抑制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08年06期
4 田裴秀子;杨秋瑾;胡芹芹;熊丽;万正祥;刘袁;徐晓宇;;家用洗衣粉中磷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3期
5 马剑敏;蔡林林;胡灵卫;靳同霞;李效宇;王键吉;;溴化1-己基-3-甲基咪唑对斜生栅藻谷胱甘肽及其代谢酶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4期
6 袁春营;崔青曼;邵强;;4种杀虫药物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9年09期
7 张海春;李春杰;陈雪初;孔海南;;光照度对水柱中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4期
8 唐霞;何丽媛;刘曈;杨道明;党志;卢桂宁;;斜生栅藻的无菌化培养及其在原油降解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9 曹维维;王恒;李湘鸣;罗方妮;;汞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10 王长宾;瞿唯钢;袁善奎;王晓军;姜辉;郝身伟;;10种除草剂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活性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慧;三种典型手性污染物对绿藻和拟南芥的毒性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邓平;三种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的化感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3 郭锁莲;转基因絮凝斜生栅藻的构建和自絮凝斜生栅藻细胞絮凝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许海;河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与富营养化控制因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桂莲;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上升对斜生栅藻诱导型防御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袁璐瑶;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孙青;行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章小强;手性1-烷基-3-甲基咪唑酒石酸盐离子液体对斜生栅藻的生态毒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5 赵丽红;纳米二氧化钛与环境污染物对斜生栅藻联合毒性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刘益浩;斜生栅藻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杨国远;斜生栅藻对重金属铅、铬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其解毒效应[D];暨南大学;2014年
8 陈柳芳;三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牟凤伟;不同类型的碳纳米管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10 蔡卫丹;手性除草剂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的毒理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5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6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