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规律和实际蒸散发变化分析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P333
【部分图文】: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2研究区概况及基础数据2.1研究区概况汉江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汉江上游指的是汉江流域丹江口水库以上区域,流域面积有9.52万km2,而汉江上游石泉水文站以上区域位于东经106°09′~108°52′,北纬32°45′~34°02′,流域面积约2.38万km2,约占汉江上游面积的四分之一,包括宁强、勉县、留坝、太白、南郑、汉中、城固、洋县、佛坪、西乡、镇巴、石泉、宁陕13个县(区)。本文的研究区域是汉江上游石泉水文站以上区域,研究区域如图2-1所示。图2-1研究区空间分布Fig.2-1Studyareaspatialdistributionmap2.1.1地形地貌汉江上游石泉水文站以上区域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及台地,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75.24%、10.24%、7.86%及6.66%。地形特点是北高南低,石泉海拔最低,约为361m,太白海拔最高,约为3572m。2.1.2水文气象特征研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系较多,有玉带河、红崖河、太白河、酉水河、子午河、牧马河等。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86mm,降水量在每年的7-9月值最大,多年平均气温为13.5℃,平均最低气温为-8.56℃,最高气温为35.65℃,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发量为1087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14mm。
3汉江上游生态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分析11与y的相关系数不显著,若r0.05(n-2)≤|r|<r0.01(n-2),表明x与y的相关系数显著,若|r|<r0.01(n-2),表明变量x与变量y的相关关系极显著。3.2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3.2.1降水演变特征分析(1)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石泉水文站以上区域8个气象站1960-2017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基于GIS软件,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绘制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如图3-1所示。可以看出:石泉水文站以上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明显,总的分布格局是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增大。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的区域位于最北部的太白山区和位于流域西部的略阳县,约为730mm,最大的区域位于最南边的镇巴县,约为1285mm。镇巴县的径洋河和宁强县的玉带河是降水的高值区。图3-11960-2017年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Fig.3-1Spatialdistributionofmulti-yearaverageprecipitationfrom1960to2017(2)年际演变特征采用线性回归法对研究区域1960-2017年的年降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如图3-2所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以0.7575mm/a的速率下降。多年平均面降水量为886.74mm,年降水量在1983年值最大,约为1375.5mm,在1997年值最小,仅为585mm。累积距平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960-2017年的降水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的结果分别如图3-3(a)和(b)所示,两种方法均识别出降水序列在1990年发生突变。
3汉江上游生态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分析13图3-41960-2017年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发量空间分布图Fig.3-4Spatialdistributionofannualaveragepotentialevapotranspirationin1960-2017(2)年际演变特征1960-2017年的年潜在蒸散发的趋势分析结果如图3-5所示。年潜在蒸散发量以1.193mm/a的速率下降,下降趋势显著。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发量为1087.27mm,年潜在蒸散发量在1969年值最大,约为1229.34mm,在1989年值最小,约为965.97mm。图3-51960-2017年年潜在蒸散发量变化趋势Fig.3-5Trendofpotentialevapotranspirationin1960-2017累积距平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法对石泉水文站以上区域1960-2017年的潜在蒸散发资料进行突变分析的结果分别如图3-6(a)和(b)所示,两种方法均显示潜在蒸散发序列在y=-1.193x+3459.9R2=0.137900100011001200130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年潜在蒸发量/mm年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耘赫;;辽宁省地表蒸散发及其受植被覆盖度影响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年08期
2 屈小娜;钟伟;;参考作物蒸散发的测定与计算方法综述[J];化工管理;2018年08期
3 党素珍;蒋晓辉;董国涛;程春晓;白乐;;泾河上游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2期
4 于岚岚;;分布式双源蒸散发模型的构建与运用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5年01期
5 温姗姗;姜彤;李修仓;王腾飞;王艳君;Thomas Fischer;;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2期
6 刘波;翟建青;高超;姜彤;王艳君;;基于实测资料对日蒸散发估算模型的比较[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9期
7 韩井先;计算蒸发量 蒸散发能力的改进方法[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04期
8 冯国章;;计算区域蒸散发量的互补关系法及其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1年03期
9 李纪人;;关于流域蒸散发计算方法的探讨[J];水文;1983年06期
10 孙一萌;陈喜;黄日超;张永生;高满;;气候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嘉陵江流域实际蒸散发量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汝艳;基于改进METRIC模型的果园蒸散遥感估算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9年
2 于名召;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遥感方法及其在蒸散发计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
3 张琨;遥感蒸散发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4 张宇;基于改进Penman-Monteith模型的城市地表蒸散发定量遥感估算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5 李修仓;中国典型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6 夏婷;遥感降雨和蒸散发模型鲁棒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7 谢虹;青藏高原蒸散发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970-2010)[D];兰州大学;2012年
8 周艳春;森林火灾对流域蒸散发和径流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昊;芦苇湿地蒸散发测算方法及耗水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孙福宝;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假设的流域蒸散发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倩;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规律和实际蒸散发变化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20年
2 包永志;科尔沁沙地不同地貌-土壤-植被组合单元蒸散发模拟及组分拆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3 孟飞;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发分割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4 张鹏;基于最大熵增原理的科尔沁沙地蒸散发估算及区域水量平衡计算[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5 李庆敏;基于SEBS模型的地表蒸散发估算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6 张明明;2000-2015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长安大学;2019年
7 杨亮彦;基于优化SEBAL模型的旱区蒸散发遥感估算[D];长安大学;2019年
8 宁世雄;基于White方法估算地下水蒸散发[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9 于越男;蒸散发分离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10 王帅;复杂农业区多源遥感蒸散发时空融合模型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9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7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