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相关谐波拟合的模板匹配技术检测临震微波动事件
发布时间:2021-10-02 00:02
临震微波动事件是由于临震震源的预滑移、预破裂等原因产生的叠加在正常地脉动波形上的异常事件。临震微波动事件主要依赖于人工识别,存在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选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作为研究震例,提出了基于互相关谐波拟合的模板匹配技术检测临震微波动事件。对模板波形和研究震例震中距150Km范围内的宽频带台站记录的波形的频谱曲线进行9阶谐波拟合,计算模板频谱光滑曲线和待匹配事件频谱光滑曲线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从而进行频率域的模板匹配。首先本文分析讨论了针对频谱曲线合适的拟合阶数;结合实际的识别结果,分别研究了震中距50Km、50100Km和100150Km三个范围内台站频谱光滑曲线互相关系数的阈值选取,并以阈值的选取结果为参考进行临震微波动事件的识别。最后根据识别结果验证了基于互相关谐波拟合的模板匹配技术在临震微波动识别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互相关谐波拟合的模板匹配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测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效率,将人工识别的工作量减少至原来的十分之一。识...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互相关系数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马腾飞,2015)[24]
第二章临震微波动研究方法9图2.1a汶川地震都江堰台(YZP)EW道时间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1b汶川地震都江堰台(YZP)EW道频率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2a玉树地震玉树台(YUS)EW道时间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2b玉树地震玉树台(YUS)EW道频率域临震微波动事件2.1.2临震微波动异常临震微波动异常是短时间内临震微波动事件异常活跃的现象,在地脉动研究中,由于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成因复杂,在地脉动波形中存在个别的临震微波动事件属于正常现象。所以确定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活跃程度是判断临震微波动异常的关键。为了定量表述临震微波动的活跃程度,引入了临震微波动活动度N值,即每个台站每天临震微波动出现的频次,定义式为:=∑(,)=1公式(2.1)其中i为时间以天为单位(i=1,2,3…),n(i,j)是某一类事件在第i天出现的次数,j是该类时间出现的顺序,k为出现的总次数[7]。判断临震微波动异常的指标:根据初步统计结果,临震微波动活动度在一定
第二章临震微波动研究方法9图2.1a汶川地震都江堰台(YZP)EW道时间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1b汶川地震都江堰台(YZP)EW道频率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2a玉树地震玉树台(YUS)EW道时间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2b玉树地震玉树台(YUS)EW道频率域临震微波动事件2.1.2临震微波动异常临震微波动异常是短时间内临震微波动事件异常活跃的现象,在地脉动研究中,由于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成因复杂,在地脉动波形中存在个别的临震微波动事件属于正常现象。所以确定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活跃程度是判断临震微波动异常的关键。为了定量表述临震微波动的活跃程度,引入了临震微波动活动度N值,即每个台站每天临震微波动出现的频次,定义式为:=∑(,)=1公式(2.1)其中i为时间以天为单位(i=1,2,3…),n(i,j)是某一类事件在第i天出现的次数,j是该类时间出现的顺序,k为出现的总次数[7]。判断临震微波动异常的指标:根据初步统计结果,临震微波动活动度在一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两定点周日海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J]. 张锋,李瑞杰,孙杰,罗锋. 海洋湖沼通报. 2019(05)
[2]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二)[J]. 杨立明,郝臻,王建军,张淑珍,姚家俊,董蕾. 中国地震. 2018(02)
[3]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一)[J]. 杨立明,郝臻,王建军,张淑珍,姚家俊,董蕾. 中国地震. 2018(02)
[4]慢地震幕式震颤与慢滑移:特征、成因与新进展[J]. 尹海权. 中国地质. 2017(06)
[5]基于模板匹配法的主动源地震检测方法研究[J]. 李勇,高洋,叶泵,李孝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07)
[6]台阵处理技术和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在微弱地震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 李璐.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3)
[7]2015年河北滦县震群发震机理分析[J]. 谭毅培,邓莉,曹井泉,单连君.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1)
[8]汶川、玉树地震临震波动现象的震例研究[J]. 杨立明,郝臻,王建军,胡永军.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9)
[9]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余震序列时域衰减特征分析[J]. 谭毅培,曹井泉,陈继锋,邓莉,李赫.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10]地脉动在大震前的异常变化研究[J]. 王梅德,韩艳杰,郭祥云,于仁宝,贾炯,赵祖虎,鞠勇. 地震研究. 2014(01)
硕士论文
[1]临震微波动自动识别技术研究[D]. 袁超.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9
[2]利用模板匹配方法研究稀疏台站地区地震活动性[D]. 侯金欣.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6
[3]甘孜—玉树断裂北西段活动性及其构造地貌研究[D]. 王腾文.成都理工大学 2016
[4]不同类型事件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频谱特征研究[D]. 王玥琪.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5
[5]大震前地脉动位移及其频谱特征研究[D]. 董蕾.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1
[6]地球重力场调和分析方法研究[D]. 吴星.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17602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互相关系数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马腾飞,2015)[24]
第二章临震微波动研究方法9图2.1a汶川地震都江堰台(YZP)EW道时间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1b汶川地震都江堰台(YZP)EW道频率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2a玉树地震玉树台(YUS)EW道时间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2b玉树地震玉树台(YUS)EW道频率域临震微波动事件2.1.2临震微波动异常临震微波动异常是短时间内临震微波动事件异常活跃的现象,在地脉动研究中,由于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成因复杂,在地脉动波形中存在个别的临震微波动事件属于正常现象。所以确定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活跃程度是判断临震微波动异常的关键。为了定量表述临震微波动的活跃程度,引入了临震微波动活动度N值,即每个台站每天临震微波动出现的频次,定义式为:=∑(,)=1公式(2.1)其中i为时间以天为单位(i=1,2,3…),n(i,j)是某一类事件在第i天出现的次数,j是该类时间出现的顺序,k为出现的总次数[7]。判断临震微波动异常的指标:根据初步统计结果,临震微波动活动度在一定
第二章临震微波动研究方法9图2.1a汶川地震都江堰台(YZP)EW道时间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1b汶川地震都江堰台(YZP)EW道频率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2a玉树地震玉树台(YUS)EW道时间域临震微波动事件图2.2b玉树地震玉树台(YUS)EW道频率域临震微波动事件2.1.2临震微波动异常临震微波动异常是短时间内临震微波动事件异常活跃的现象,在地脉动研究中,由于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成因复杂,在地脉动波形中存在个别的临震微波动事件属于正常现象。所以确定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活跃程度是判断临震微波动异常的关键。为了定量表述临震微波动的活跃程度,引入了临震微波动活动度N值,即每个台站每天临震微波动出现的频次,定义式为:=∑(,)=1公式(2.1)其中i为时间以天为单位(i=1,2,3…),n(i,j)是某一类事件在第i天出现的次数,j是该类时间出现的顺序,k为出现的总次数[7]。判断临震微波动异常的指标:根据初步统计结果,临震微波动活动度在一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两定点周日海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J]. 张锋,李瑞杰,孙杰,罗锋. 海洋湖沼通报. 2019(05)
[2]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二)[J]. 杨立明,郝臻,王建军,张淑珍,姚家俊,董蕾. 中国地震. 2018(02)
[3]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一)[J]. 杨立明,郝臻,王建军,张淑珍,姚家俊,董蕾. 中国地震. 2018(02)
[4]慢地震幕式震颤与慢滑移:特征、成因与新进展[J]. 尹海权. 中国地质. 2017(06)
[5]基于模板匹配法的主动源地震检测方法研究[J]. 李勇,高洋,叶泵,李孝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07)
[6]台阵处理技术和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在微弱地震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 李璐.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3)
[7]2015年河北滦县震群发震机理分析[J]. 谭毅培,邓莉,曹井泉,单连君.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1)
[8]汶川、玉树地震临震波动现象的震例研究[J]. 杨立明,郝臻,王建军,胡永军.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9)
[9]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余震序列时域衰减特征分析[J]. 谭毅培,曹井泉,陈继锋,邓莉,李赫.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10]地脉动在大震前的异常变化研究[J]. 王梅德,韩艳杰,郭祥云,于仁宝,贾炯,赵祖虎,鞠勇. 地震研究. 2014(01)
硕士论文
[1]临震微波动自动识别技术研究[D]. 袁超.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9
[2]利用模板匹配方法研究稀疏台站地区地震活动性[D]. 侯金欣.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6
[3]甘孜—玉树断裂北西段活动性及其构造地貌研究[D]. 王腾文.成都理工大学 2016
[4]不同类型事件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频谱特征研究[D]. 王玥琪.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5
[5]大震前地脉动位移及其频谱特征研究[D]. 董蕾.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1
[6]地球重力场调和分析方法研究[D]. 吴星.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17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41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