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中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历史使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布时间:2017-03-20 19:0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三形态理论中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历史使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中不可动摇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此重要,表明它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某种特殊作用,由此也促使人们去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要完成怎样的历史任务。尽管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直接理论来源,但马克思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对市场经济历史地位的论述,也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论依据。毕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也是市场经济,只有从理论上弄清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任务。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立足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经济形态将由商品交换关系处于从属地位的自然经济阶段,发展到商品交换关系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阶段,再到商品交换关系处于消亡状态的产品经济阶段;而分别以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产品经济为基础而形成的三大社会形态,也将随着经济形态的演进而依次更替。其中的第二大社会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与第一大社会形态相比,它体现着巨大的历史进步;而对于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来说,第二大社会形态虽带有历史局限性,但却承担着为第三大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创造前提条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市场经济作为第二大社会形态的经济形态,其历史任务也固然与促进生产力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实际上,市场经济对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因而对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实现也具有双重作用:既存在促进性的一面,也存在限制性的一面。特别是其促进性的一面,为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完成提供了可能性。这是极为宝贵的一点。第二大社会形态向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必然性,就隐藏在这一可能性之中。失去了可能性,也就根本谈不上必然性问题。也只有认识到这一可能性,才能为人们自觉地促进其优势、限制其弊端,使盲目的市场力量不断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基础和前提。所以,不正确理解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正确认识产品经济;不正确理解第二大社会形态,也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共产主义社会。正是立足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促进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趋势,才能明白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实现为什么是可能的,也才能理解马克思为什么会认为第二大社会形态必将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尽管市场经济对于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不可跨越性,但马克思在论述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时,是立足资本主义制度形态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在他看来,第二大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因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经济形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属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所以,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探索,是中国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历史逻辑。在理论层面,马克思针对俄国公社提出了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并指出了俄国公社跨越市场经济而直接进入产品经济的必要条件:就外部条件来说,资本主义发展到极限且无产阶级革命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就内部条件来说,俄国爆发革命并形成挽救俄国公社土地公有制的政治与社会力量。正是基于先进国家的支持和帮助,马克思才认为俄国公社“直接过渡”是可能的,因而他没有提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问题。而在实践层面,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之时,资本主义并未发展到极限且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相反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经济仍能包容和发展生产力,并继续引领世界科技进步。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中“直接过渡”的条件看,内部条件虽已具备,但缺乏外部条件,从而使“直接过渡”丧失可能性,由此在理论上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可能。但从理论上的可能转变为现实中的经验,却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换来的。市场经济真的不能跨越么?既然共产党已经掌握政权,难道就不能运用政权的力量来跨越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转而向产品经济直接过渡么?这些问题开始困绕着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中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共产党人。俄国试图通过实行直接产品交换而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实践,因不能满足农民的物质需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遭到失败;转向新经济政策后,试图通过发展商品交换关系实现“迂回过渡”,但经济体制并未出现根本性突破,仍属于国家控制型经济;加上发展商品交换在当时被看作渡过经济社会危机的策略,而非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应长期坚持的战略,它不可能突破国家控制型经济的外壳并发展为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所以商品交换及其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都极为有限。尽管新经济政策时期也注重人的发展,但由于国家对经济活动的严格控制,使得工人与官僚主义作斗争以及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机会与能力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工农社会关系的不平等造成了工农群众间的对立情绪,最终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团结与农民群体的发展。再从外部条件看,资本主义仍然主导世界历史,市场经济不仅未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反而继续推动着生产力的进步。在此情况下,列宁计划用几十年的时间、通过商品交换有限发展的新经济政策来完成发达商品交换关系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取消新经济政策之后,俄国转入行政指令型计划经济,中国也学习俄国建立起了行政指令型计划经济。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本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形态上首先应实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但却把自己定位在消灭市场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的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现状,急于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在资源配置上,以行政指令型计划经济代替共产主义有计划地产品经济。总之,行政指令型计划经济时期总是力图塑造出共产主义的“外形”,但最终忽视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质条件——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尽管中国未经历一个独立的、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发展阶段,但要进入第三大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就需通过另一种制度形态来不断创造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文明成果,从而完成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历史使命。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外部条件依然没有实现的现实,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形态上不可能超越最先进的市场经济,且还需要利用市场经济来发展生产力;但在政治与经济制度上,却跨越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充分发展阶段与资产阶级的政权形式,转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发展,逐步取得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道路上所实现文明成果。由此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一个自然史的发展过程,特别在资本主义主导世界历史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不可跨越的阶段。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都是当前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具体经济形式,但它在促进生产力与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又具有不同的向度特点。在价值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服务于社会主义和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导向;在制度层面,它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制度导向,特别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坚持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也要注意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具有促进生产力与人的发展的内在优势,但在实践中,不利于其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阻碍因素仍大量存在,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经济体制层面阻碍生产力与人的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社会制度层面阻碍政治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可持续性发展的障碍因素等。在此需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制度基础,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不可持续性而走向终结,那么中国的市场经济就不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更谈不上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问题。由此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历史使命是有条件的。唯有通过正确、合理的实现路径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所指引的方向发展。就当前阶段来说,在利用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发展的共性方面,中国应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学习先进经验,包括加强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切实推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等;在坚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色方面,还应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可持续性。同时,在促进生产力与人的发展的进程中,除政府与市场发挥其各自职能之外,个人也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觉悟与素质,发挥个人的优良品质与主动性,为推动社会进步而积极贡献力量。促成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际上也是不断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大社会形态 第二大社会形态 生产力 人的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F123.9
【目录】:
  • 摘要10-14
  • ABSTRACT14-19
  • 导论19-39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19-21
  • 二、研究现状21-35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35-37
  • 四、研究特色与不足之处37-39
  • 第一章 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科学内涵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9-69
  •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9-46
  • (一)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文本出处39-42
  • (二)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42-44
  • (三) 三大社会形态的经济形态44-46
  • 二、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科学内涵46-55
  • (一) 第二大社会形态与第三大社会形态的关系46-48
  • (二) 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文本解读48-55
  • 三、市场经济与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关系55-69
  • (一) 市场经济与生产力发展56-58
  • (二) 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的全面性58-69
  • 第二章 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历史使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9-114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探索70-76
  • (一)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内涵及其历史条件70-72
  • (二) 从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角度认识跨越“卡夫丁峡谷”72-75
  • (三)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过渡问题的启示75-76
  • 二、列宁关于俄国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与“迂回过渡”的探索76-91
  •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生产力发展、人的发展的关系77-81
  • (二) 新经济政策与生产力发展、人的发展的关系81-91
  • 三、中国由行政指令型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91-100
  • (一) “超阶段”发展与行政指令型计划经济92-96
  •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6-100
  •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行政指令型计划经济在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方面的实际作用比较100-114
  • (一) 生产力发展方面100-104
  • (二) 人的需要的满足方面104-105
  • (三) 人的个性的发展方面105-110
  • (四) 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方面110-114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中的向度特点114-132
  • 一、价值观层面的向度特点114-119
  • (一) 以服务于社会主义为价值目标115-117
  • (二) 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117-119
  • 二、制度层面的向度特点119-132
  • (一) 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导向120-124
  • (二) 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导向124-132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中的实践境遇132-148
  • 一、政治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层面的阻碍因素132-137
  • (一) 政治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障碍133-134
  • (二) 基本经济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障碍134-137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层面的阻碍因素137-143
  • (一) 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138-139
  • (二) 人的发展的体制障碍139-143
  •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矛盾143-148
  • (一) 生态环境与自然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144-146
  • (二) 生态环境与人的发展146-148
  • 第五章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第二大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的路径选择148-166
  • 一、通过深化改革来坚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色149-155
  • (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49-152
  • (二)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52-155
  • 二、通过深化改革来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155-163
  • (一) 切实推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156-158
  • (二)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158-161
  • (三)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161-163
  • 三、积极发挥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主动性163-166
  • 结语166-168
  • 参考文献168-179
  • 致谢179-18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科研成果180-181
  • 附件1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家祥;;对质疑“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质疑——与段忠桥教授商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占阳;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与经济计划[J];长白学刊;1990年02期

3 曾学文;市场化测度的一种新方法——在全球贸易视角下的应用[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4 郝和国;新中国扫除文盲运动[J];党的文献;2001年02期

5 于金富;安帅领;;马克思的联合劳动理论与我国现阶段联合劳动的基本形式[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6 张光明;关于所谓“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相[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1期

7 孙来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20年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8 黄范章;;从所谓瑞典“社会主义”问题谈起——兼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公有”因素孕育[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智效和;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解读马克思和斯大林的“对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3期

10 肖枫;;苏联解体二十周年[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奎松;[N];南方周末;2007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N];人民日报;2014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三形态理论中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历史使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58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