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选择及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选择及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恶化和经济衰退迫使全球走向低碳,“低碳”源自于环境等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低碳经济实际上代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方向。减排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式,汽车尾气排放的减排问题更是显得尤其重要,但目前在推行汽车行业的减排时,存在较大的实践困难,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汽车尾气减排难以实施的具体原因。本文试图从汽车尾气排放的多方利益主体出发,对汽车尾气减排的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到汽车减排的内在动力机制,进而试图分析得出减排的优化机制,并就如何实施汽车尾气的减排提出具体的研究对策。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方法,政策模拟和数据模拟为基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客观介绍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从汽车企业、消费者与政府机构这三个主体的视角,从成本与收益出发,考察汽车尾气减排对各自的行为决策的影响。政府在减排控制中发挥着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的关键作用。政府在推广尾气减排型环保汽车其价值增值包含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的节约、政府医疗支出节约、环境污染税收与企业补贴、消费者购置与使用补贴四个方面,通过政府推广尾气减排型环保汽车的价值增值模型,用来作为现实中地方政府为了推广尾气减排型环保汽车而需要依据的收支平衡表,为政府的决策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②根据收益分享合同模型,在一个共享的碳排放配额机制条件下,构建汽车企业单个制造商和多个供应商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努力模型,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为了实现供应链的协调,需要单个制造商和多个供应商所组成的供应链中考虑合作努力减排,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能有效激励参与方为合作减排而付出努力。在供应链中的成员采取合作的路径时,他们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本文提出的合作努力减排合同与他们的利益目标是一致的。③构建了一个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的环境技术创新决策理论模型,将汽车企业的减排技术投入内生化,考察了汽车企业在考察成本收益的情形下,如何通过环境技术创新这一决策行为来最大化其收益。结果认为在汽车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增长方面,合作创新要高于独立创新;对于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合作创新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独立创新;在混合动力汽车环境技术平均收益方面,合作创新的收益也相对较高。④为了进行汽车尾气减排优化机制的分析,本文通过数理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减排机制下汽车企业尾气的最优决策行为,并对减排机制各自对应的企业机制选择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一研究,较系统的考察了不同减排机制下的企业行为,具有较好的比较性与现实意义。结果发现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当汽车企业可以改进汽车尾气减排技术,则汽车尾气排放税、汽车尾气减排补贴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三种机制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但可交易的排污许可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当企业的尾气减排技术保持不变时,这四种政策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⑤最后以汽车企业长安集团为例,考察汽车企业如何进行减排技术创新,探讨实践中汽车企业如何进行减排技术投入的决策。
【关键词】:汽车尾气 低碳 减排 混合动力环境技术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34.2;F426.47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5
- 1.1.1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12-13
- 1.1.2 我国汽车行业尾气排放现状13
- 1.1.3 我国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现状与潜力分析13-15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7
- 1.2.1 研究目的15-16
- 1.2.2 研究意义16-17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7-18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4 本文框架及创新点18-21
- 1.4.1 论文框架18-19
- 1.4.2 主要创新点19-21
- 2 研究现状综述21-39
- 2.1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的界定21-23
- 2.1.1 温室气体和碳排放21
- 2.1.2 汽车尾气排放控制21-22
- 2.1.3 汽车企业的尾气减排投入产出22
- 2.1.4 政府的碳税政策22-23
- 2.2 汽车尾气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23-28
- 2.2.1 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评述23-26
- 2.2.2 汽车尾气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26-28
- 2.3 碳排放约束下汽车企业的尾气减排行为研究28-34
- 2.3.1 碳排放约束下的企业绿色生产率和效率研究评述28-30
- 2.3.2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资本投入产出研究30-33
- 2.3.3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供应链关系研究33-34
- 2.4 灰色动态博弈理论34-38
- 2.4.1 灰色理论34-35
- 2.4.2 演化博弈35-37
- 2.4.3 灰色动态博弈理论对汽车企业的尾气减排研究现状37-38
- 2.5 小结38-39
- 3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基本理论39-51
- 3.1 低碳经济基本理论39-42
- 3.1.1 低碳经济概念界定39-40
- 3.1.2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40-42
- 3.2 减排基本理论42-44
- 3.2.1 减排基本内涵42-43
- 3.2.2 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关系43-44
- 3.3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优化机制的基本内涵44-49
- 3.3.1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基本内涵44-45
- 3.3.2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优化机制45-49
- 3.4 小结49-51
- 4 多方主体视角下汽车尾气减排决策机制研究51-61
- 4.1 车企尾气减排的成本收益分析51-54
- 4.1.1 汽车企业生产尾气减排型汽车的价值增值分析51-53
- 4.1.2 汽车企业生产尾气减排型汽车的所得增值的NPV分析53-54
- 4.1.3 尾气减排型环保汽车对车企生产行为决策的影响54
- 4.2 消费者对尾气减排的成本收益分析54-57
- 4.2.1 消费者购买尾气减排型汽车的价值增值分析55-56
- 4.2.2 消费者购买尾气减排型环保汽车的净现值分析56
- 4.2.3 汽车尾气排放型环保汽车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决策的影响56-57
- 4.3 政府部门对尾气减排的成本收益分析57-60
- 4.3.1 政府价值增值的隐形部分和显性部分57
- 4.3.2 政府推广尾气减排型环保汽车的价值增值分析57-58
- 4.3.3 政府推广尾气减排型汽车的所得增值的NPV分析58-60
- 4.4 小结60-61
- 5 供应链视角下多方合作努力减排的协调研究61-71
- 5.1 问题的描述61-64
- 5.2 基本模型64-67
- 5.2.1 集中式供应链64-65
- 5.2.2 分散式供应链65-67
- 5.3 合作努力减排的协调机制67-69
- 5.4 小结69-71
- 6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的决策行为研究71-89
- 6.1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与运作71-75
- 6.1.1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构成71-72
- 6.1.2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运行72-74
- 6.1.3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供应链运作74-75
- 6.2 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模型构建75-77
- 6.2.1 基本假设75-76
- 6.2.2 参数与变量设定76-77
- 6.3 模型分析77-81
- 6.3.1 混合动力环境技术的独立创新77-79
- 6.3.2 混合动力环境技术的合作创新79-81
- 6.4 数值模拟81-87
- 6.4.1 参数设定81-82
- 6.4.2 模拟结果82-87
- 6.5 小结87-89
- 7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政策机制与策略比较分析89-99
- 7.1 基本假设89-90
- 7.2 污染税征收下的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90-92
- 7.3 可转让排放许可下的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92-94
- 7.4 汽车排放标准下的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94-95
- 7.5 减排补贴下的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95-96
- 7.6 对比分析96-97
- 7.7 小结97-99
- 8 汽车企业减排环境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99-113
- 8.1 长安汽车集团环境创新现状99-100
- 8.2 混合动力汽车前景下长安汽车的环境技术创新100-111
- 8.2.1 确定低碳环保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战略100-101
- 8.2.2 强化环境技术的研发101-106
- 8.2.3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106-109
- 8.2.4 成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公司109-111
- 8.3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相关策略建议111-112
- 8.4 小结112-113
- 9 研究结论和展望113-117
- 9.1 结论113-114
- 9.2 展望114-117
- 致谢117-119
- 参考文献119-127
- 附录127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27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项目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蓥;张宏伟;韩军;宋卫华;;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矿井动力环境研究[J];世界地质;2011年04期
2 王小刚;;利用SDH开销字节实现全省动力环境监控信息传送[J];有线电视技术;2007年10期
3 徐振山;陈永平;张长宽;;海岸动力环境下射流运动研究综述[J];水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鼎豪;;动力环境集中监控误告警原因的探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谢菁华;;探究提升市县动力环境维护能力的新模式[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祝立华;;综合告警网管自动派单的原理及其应用[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文彬;;虚拟化技术在动力环境设备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0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浩;吴川;;基于动力环境监控平台的基站远程带外管理应用研究[A];2012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马平原;;实行基站动力环境集中监控 提高网络运营效益[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国军;“创新”杯竞赛为企业注入活力[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
2 ;中达电通打造移动通信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思寰;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选择及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树春;哈尔滨电视台动力环境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炜军;X公司H区域动力环境系统项目问题诊断[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建;海底动力环境长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张维娟;黄海动力环境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情景预测[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5 徐颖;动力费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培炎;通信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及可靠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陈佳男;海底原位动力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的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祁生林;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及工程实践[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盛元红;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单永杰;剧毒化学品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选择及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5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