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于农村目前存在的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我国在2006年首次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2008年提出建立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2010年要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2012年要求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进行特别监管,提出“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的政策;2014年要求推动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在适当板块(主板或创业板)上市;2015年提出支持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这些优惠政策的推出,对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需求逐步呈现多样化、多层次性,而农村金融供给仍存在抑制性,不能满足金融需求,农村金融供求的非均衡特征明显,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改变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问题,促进实现供求平衡,有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繁荣。本研究立足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在总结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历史与现状,揭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东北地区农村金融的供求关系,探究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成因,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有益经验,以期从宏观层面的制度法规建设、中观层面的区域金融体系构建、微观层面农户发展资金需求的满足这三个层面上,探索破解金融供给抑制、促进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包括七章。第一章,导论。在评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手段以及本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二章,理论基础。概述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等典型金融发展理论,及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农村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指出制度变迁,特别是金融制度创新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三章,东北地区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变。通过对我国和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体系进行概括,分析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历史变迁,以及它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适应性和作用力。第四章,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供求分析。以农村金融改革为背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东北地区农村金融的需求和供给的现状及特点,探究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供求的非均衡性特征。第五章,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供给的抑制性分析。概述东北地区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现象,利用博弈论中的最优解分析东北地区农村的正规金融供给,探讨与农村正规金融相对应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供给的制度变革。第六章,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分析比较美、日、法、印等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吸取有益经验,为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模式选择提供参考。第七章,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提出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内生性与多元化的要求,探索金融供给导入农村金融市场的路径及优化对策。本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农村的正规金融存在商业性金融淡出、政策性金融受到局限、合作金融力量不足的问题,而非正规金融缺乏规范,民间金融资金实力有限,导致东北地区农村的金融供给不能满足金融需求;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东北地区农村供给型的金融抑制,表现为市场准入限制、利率管制等,阻碍了诱致性制度创新。从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来看,立足国情、立法保障、政府扶持、市场主导,是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一般选择。因此,应立足东北区域特点,坚持内生性和多元化原则,选择商业银行直接进入、间接进入、中介主导进入等模式,推动金融供给导入农村金融市场。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征信体系的建设,改善其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适合农村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开发开创适应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增加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形成一套完整的扶持体系,以期改善农村金融供给失衡的局面,增强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力。
【关键词】:东北地区 农村金融 金融抑制 金融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第一章 导论11-21
- 一、问题的提出11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1-17
- (一)国外研究综述12-14
- (二)国内研究综述14-17
- 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17-18
- (一)理论价值17-18
- (二)现实意义18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8-20
- (一)研究内容19
- (二)研究方法19-20
- 五、主要的创新与存在不足20-21
- (一)主要的创新20
- (二)存在的不足20-21
- 第二章 金融抑制与农村金融理论概述21-29
- 一、金融发展与金融抑制理论21-23
- (一)政府干预抑制与金融活动21-22
- (二)金融抑制缓解与金融深化22
- (三)政府适度干预与金融约束22-23
- 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分析23-25
- (一)农村金融功能分析23
- (二)国内对农村金融行为的认识23-25
- 三、农村金融制度演化与变迁25-28
- (一)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及其动力25
- (二)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化变迁25-28
-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发展29-41
- 一、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29-35
- (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29-31
- (二)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发展31-32
-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32-34
- (四)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变迁34-35
- 二、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35-38
-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基本内涵35
- (二)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形式35-38
- 三、东北地区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38-40
- (一)农村金融组织及其服务建设38-39
- (二)农村金融组织运行及其规范39-40
-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东北地区农村金融的供求分析41-60
- 一、东北地区农村金融的需求分析41-48
- (一)农村金融的需求主体41-43
- (二)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分析43-45
- (三)农村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分析45-48
- 二、东北地区农村金融的供给分析48-55
- (一)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48-49
- (二)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分析49-52
- (三)东北地区农村资金外流52-55
- 三、农村金融供求关系的非均衡性55-59
- (一)农村金融供给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55-57
- (二)农村金融供求非均衡性拉高农村借贷成本57-59
-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供给的抑制性分析60-82
- 一、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供给型抑制的表现及影响60-65
- (一)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表现60-64
- (二)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影响64-65
- 二、东北地区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的形成及原因65-69
- (一)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的形成66-68
- (二)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的成因68-69
- 三、东北地区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的抑制机制分析69-76
- (一)农村金融改革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损益分析69-72
- (二)农村正规金融制度供给方式决定的博弈分析72-76
- 四、东北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供求失衡76-81
-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制度需求76-78
- (二)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政策门槛78-79
-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供求失衡的表现79-81
- 本章小结81-82
- 第六章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82-88
- 一、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82-85
- (一)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模式的一致性82
- (二)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模式的差异性82-85
- 二、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启示85-87
- (一)政策支持85-86
- (二)国情选择86
- (三)立法保障86-87
- (四)适度干预87
- 本章小结87-88
- 第七章 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88-103
- 一、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思路88-97
- (一)深化东北地区农村金融改革88-89
- (二)合理定位政府的职能与作用89-91
- (三)完善农业担保和信贷保险体系91-93
- (四)构建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93-97
- (五)引导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发展97
- 二、东北地区金融机构供给导入农村金融市场的路径97-101
- (一)商业银行的直接进入模式97-98
- (二)商业银行的间接进入模式98-100
- (三)商业银行的中介主导进入模式100-101
- 三、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实现供求平衡具体对策101-102
- (一)健全农村征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101
- (二)建设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101-102
- (三)完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农村金融发展102
- 本章小结102-103
- 结论103-104
- 参考文献104-109
- 致谢109-110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长全,刘亮;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规范与创新[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3年03期
2 邱跃民;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J];金融纵横;2003年03期
3 ;《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推介书[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3年03期
4 赵元华,丁忠民;农村金融市场的规范与发展[J];新疆农垦经济;2003年04期
5 肖光庆,罗洪波;对农村金融重组与发展的思考[J];西南金融;2003年06期
6 蒋扶中;当前农村金融总体布局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3年04期
7 ;周小川: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需系统推进[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年09期
8 冯兴元 ,何广文;农村金融为何不姓“农”[J];中国改革;2003年08期
9 周晓棠;当前我国城乡差距与发展农村金融[J];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11期
10 刘延力;农村金融结构的多样化分析[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安;赵涟泓;;农村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苏亚拉图;;改革和完善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服务的思考[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方中;;20世纪30年代农村金融濒临枯竭问题初探[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4 孟春;高伟;;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需要破解的几个难题[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5 蔡力峰;;农村金融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郭明兰;;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7 何广文;李莉莉;;从系统论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蕾;谭东明;王静;;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定;;山西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明;苏晓凤;胡舒予;;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玉荣;农村金融,下一个投资盛宴?[N];证券日报;2006年
2 张元红;增强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三农”的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农发所 张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构建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曾刚;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肖东平 李娅;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N];中国税务报;2007年
6 陈遇雨;农村金融边缘化亟待关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汤敏(作者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国际上农村金融的成功经验[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8 张海峰;农村金融之“两会”期待:不止点题 更有实意[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汉 编辑整理;农村金融,一块等待开垦的热土[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董文胜;三大因素阻碍农村金融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琼;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与机制改进[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卞靖;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深层机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梁邦海;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及其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喜梅;基于功能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桑瑜;基于组织创新的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李U
本文编号:261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6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