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大国雁阵模式下产业集聚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3 14:18

  本文关键词:大国雁阵模式下产业集聚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 2015年

大国雁阵模式下产业集聚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张鹏  

【摘要】:作为一个大国,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在资源禀赋、历史传统、政策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这些要素比较优势的东部地区通过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率先取得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东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者”地位,也就是雁阵中的“领头雁”的角色;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不具有这些要素的比较优势以及相关产业的扩散而导致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雁阵中扮演了“追随者”的角色。这实际上导致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也逐步凸显。当作为“领头雁”的东部地区不再具有相关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时,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随之下降,相应的集聚经济增长效应也逐步减弱,甚至可能出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这时,东部地区进入到产业扩散阶段;伴随着要素比较优势的转变,中西部地区开始具备相应要素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对东部地区的产业扩散进行承接而进入到产业的空间集聚阶段,在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下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与此同时,东部地区则会在其它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下,形成新一轮的产业集聚,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在分析比较优势、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国雁阵模式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阐述了大国雁阵模式的形成基础和形成路径。其次,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我国雁阵模式的形成基础进行了检验;紧接着,以劳动力要素比较优势的变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我国雁阵模式的形成路径进行实证检验;此后,又进一步地对我国雁阵模式形成过程中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着重在委托代理视角探讨了政府机制如何更好地使市场机制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实证结果表明,新世纪之后作为“领头雁”的东部地区已经不具备劳动力比较优势,而以此为基础的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发展也体现出负向作用,也就是东部地区亟需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升级;而中西部地区在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没有较好地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扩散,也就是缺乏与东部地区“反哺”实现对接的相关条件。然后,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促进大国雁阵模式形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雄军;何红渠;;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的产业集聚与省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2 张云飞;;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3 张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J];经济纵横;2013年06期

4 韩峰;柯善咨;;空间外部性、比较优势与制造业集聚——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5 林宽;;我国雁阵模式的区域创新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3期

6 石灵云;顾标;;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四位数行业的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7 潘文卿;刘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孙久文;胡安俊;;雁阵模式与中国区域空间格局演变[J];开发研究;2011年06期

9 皮建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12期

10 刘渝琳;刘明;;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优惠投资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宁;黄庆华;刘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效应分析:重庆例证[J];西部学刊;2016年05期

2 王国顺;张凡;郑准;;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影响因素——基于288个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6年04期

3 翟仁祥;黎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献综述[J];新经济;2016年12期

4 林丽群;伍世代;张廷玉;;烟草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龙岩市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5 林秀丽;赵佳;;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广东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6年02期

6 宋铮;;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05期

7 朱俏俏;孙慧;;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年03期

8 刘萍;谢燕晖;张莉萍;;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商;2016年06期

9 周明生;梅如笛;;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与主导产业选择[J];学习与探索;2016年02期

10 李文博;王冬艳;李红;姜珊;石璞;刘蜀涵;陆红;;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行业单位空间布局关系研究——以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城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虎森;何文;;区域差距内生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思路[J];探索与争鸣;2012年07期

2 杜传忠;韩元军;张宪国;;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力及粘性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3 郭晓远;李红昌;;基于NEG理论的中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4 季民河;武占云;姜磊;;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设定问题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6期

5 徐现祥;王贤彬;高元骅;;中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文汇;2011年03期

6 刘修岩;何玉梅;;集聚经济、要素禀赋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7 徐盈之;彭欢欢;刘修岩;;威廉姆森假说: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域数据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8 覃成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04期

9 雷鹏;;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10 张河清;王蕾蕾;田晓辉;;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势比较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南方经济;2003年03期

2 本刊编辑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实现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论坛;2004年05期

3 王荣;推动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J];领导科学;2004年16期

4 何忠东;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南方论刊;2005年02期

5 柴友兰;;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思考[J];财会研究;2006年08期

6 ;金融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J];西南金融;2007年04期

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个重点[J];瞭望;2009年52期

8 朱凌;王晓惠;;推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方式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1期

9 孟志青;蒋敏;李珅;;基于竞争与合作共存视角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J];北方经济;2010年07期

10 周旭瑶;韩艳红;;如何让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娟;向清娥;;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刘大海;孟凡涛;柳晓冰;马林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科技支撑研究——基于科技创新系统建设视角[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王积业;曲春杰;曲天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王国兴;袁赟;;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国际经济协调新框架[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云旗;;财政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6 李景元;;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廊坊市委组织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主题发言之一[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课题组;孙启文;;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刘庆旻;;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决策[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沈玉芳;;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10 黄洁;;城乡统筹与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网络机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敏;[N];中国企业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刘江;[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3 记者 高城;[N];安徽日报;2013年

4 赵洋;[N];金融时报;2013年

5 高新才 郭爱君;[N];光明日报;2003年

6 葛亚平 (作者系中共怀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N];蚌埠日报;2007年

7 张宗昌 郭得侠;[N];甘肃法制报;2007年

8 阮强;[N];人民邮电;2006年

9 冯晓荣;[N];陕西日报;2008年

10 孟军;[N];青海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杨承志;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及其管理创新[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吴强;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冉瑞平;长江上游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蒙少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陈雷生;邓小平的科技经济协调思想及当代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7 韩兆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8 范明;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9 黎兵;新兴大国崛起中的国际经济协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傅朗;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晶;国际经济协调下的国家利益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刘健;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3 肖翔;云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梁珩;延边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5 高尚;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D];河南大学;2015年

6 张何友;天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刘浩翔;中国保税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8 张鹏;大国雁阵模式下产业集聚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张青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王兵;贵州省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国雁阵模式下产业集聚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11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2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