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城区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城市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中心城区的转型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因此为提高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中心城区的转型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影响城市提升的核心因素。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城市复兴理论与我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相结合,深化了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内涵,重点针对中心城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转型研究,使中心城区的转型发展深刻而全面。以津沪两市中心城区的发展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中心城区的发展现状,分别得出其发展的四方面特点:经济持续增长,城市比重下降;产业结构调整迅速,服务化趋势明显;社会发展领先,公共服务完善;文化基础厚重,历史氛围浓郁,及存在的问题:新城区发展挤压,产业空心化,生态过载导致公共品供给相对不足,文化特色消退。据此深入剖析了制约我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即生产要素的扩散,新主导产业发展不成熟,“三改一迁”政策不完善以及城市发展正逐步进入新常态时期。为加快我国中心城区的转型发展,提升城市整体水平,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复兴的成功经验,提出明确城区定位加强整体统筹,以产业融合促进新老城区协调发展,以公共服务创新提升城区功能,宣扬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心城区 转型发展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1-14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1-13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3-14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15-17
- 1.4.1 创新之处15-16
- 1.4.2 存在的不足16-17
- 第2章 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17-21
- 2.1 城市复兴理论17-18
- 2.1.1 田园城市理论17
- 2.1.2 生态城市理论17-18
- 2.1.3 可持续城市理论18
- 2.2 城市发展理论18-19
- 2.2.1 圈层结构理论18-19
- 2.2.2 城市经济空问理论19
- 2.3 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内涵19-21
- 第3章 我国中心城区发展现状分析—以津沪为例21-33
- 3.1 我国中心城区的界定及相关背景21-22
- 3.1.1 中心城区的界定21-22
- 3.1.2 我国中心城区发展背景及更新历程22
- 3.2 我国中心城区的发展特点22-27
- 3.2.1 经济持续增长,城市比重下降23-24
- 3.2.2 产业结构调整迅速,服务化趋势明显24-25
- 3.2.3 社会发展领先,公共服务完善25-26
- 3.2.4 文化基础厚重,历史氛围浓郁26-27
- 3.3 我国中心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27-33
- 3.3.1 新区发展给中心城区带来挤压27-29
- 3.3.2 传统产业迁移的产业空心化29-31
- 3.3.3 生态环境过载,公共品供给相对不足31-32
- 3.3.4 城市改造粗放,文化特色消退32-33
- 第4章 制约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主要因素33-38
- 4.1 生产要素加速向外扩散33-34
- 4.2 新主导产业发展不成熟34-35
- 4.3 “三改一迁”政策不完善35-36
- 4.4 城市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36-38
- 第5章 发达国家代表性城市复兴的成功探索38-44
- 5.1 英国伦敦38-39
- 5.2 德国鲁尔39-40
- 5.3 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区40-41
- 5.4 法国巴黎贝尔西区41-42
- 5.5 经验与启示42-44
- 第6章 加快我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44-48
- 6.1 明确城区定位,加强整体统筹44-45
- 6.2 以产业融合促进新老区协调发展45-46
- 6.3 以公共服务创新,提升城区功能46
- 6.4 宣扬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46-48
- 第7章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信息产业协调发展[J];信息空间;2004年07期
2 叶彤;促进产业协调 巩固发展优势[J];广东经济;2004年06期
3 朱晓青;王静静;史菁;;北京各功能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龚高健;张燕清;;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10年08期
5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J];杭州(下旬刊);2010年11期
6 范文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思考[J];中国金融家;2012年02期
7 隋博文;傅远佳;;稳增长视阈下广西产业协调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08期
8 施友佃;促进农村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谈小城镇的兴起和繁荣[J];福州党政论坛;1996年03期
9 解瑞峰;黄河;周海泉;;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与调控路径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李腾飞;发展文化产业刍议[J];探求;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肇光;;如何营造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的和谐环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2 郭明兰;;借鉴国际经验 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竞争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张小锋;;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4 戴英历;;发展县域经济需要壮大特色产业[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5 李蕾;;京津功能扩展与产业对接——从河北视角看如何发挥环京津优势[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康盈;黄合;方波;;新形势下的城市经济结构发展转型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以重庆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深化完善工作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7 黄利明;;实施“六化”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协调发展[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8 王仁东;;坚持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杰 郜玉华 李得安;牡丹区三产业协调发展[N];菏泽日报;2013年
2 记者 高振发 通讯员 宋立新 朱建军;宽城探索生态产业协调发展之路[N];河北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梅柏青;文化产业:成都特色 四川经验[N];成都日报;2006年
4 杨小玲;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N];陕西日报;2007年
5 记者 黄华 谭雅竹;全省州市文化局长会议在昆召开[N];云南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加快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N];山西日报;2007年
7 陈洪波;乐山08主题:产业提升年[N];四川日报;2008年
8 李国芳;发展大产业的路径和举措[N];黄石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加快发展文化产业[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10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 吴江波;文化部将加大特色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N];人民政协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静;知识服务产业社会资本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刘忠远;基于要素整合的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伦强;四川省城市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何乃波;山东果业发展与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青华;促进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2 孙凡;青州蜜桃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3 高铭;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杨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丁昶;中东部产业合作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陈春玲;辽东半岛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陈阳;标准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蒋涛;政府作用视角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升级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孟宝奎;山西省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魏彩霞;“轻城”简阳三岔湖旅游产业规划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6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