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最优税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发布时间:2020-08-19 16:22
【摘要】:税收是保证一国财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宏观税负问题是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与否对于政府履行其职能,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有重要意义。自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宏观税负大幅增长,从1993年的13%至2012年达24%;除此之外,我国现行的税收结构也处于严重失衡状态,2013年间接税与直接税之比达7:3,现行的税收结构难以充分发挥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那么如何选择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和税收结构,最有利于经济增长或收入分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税收除了具有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以外,在某些领域,还具有减少外部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与之俱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征收污税收不仅能够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污染税收入还可以用于替代其他扭曲性税收,因此,探寻污染税与其他扭曲性税收的最优组合对于可持续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根据以往经验,减少经济活动外部性除了可以征税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计征方式的方法,2010年6月起,原油和天然气从价税改革相继在全国各地区展开,那么从量计征和从价计征哪个更好,我国油气资源税改革的效果如何,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对于我国资源税的进一步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往关于最优税收的研究往往假定政府能对所有收入进行征税,在我国,由于收入登记管理的不完善,税务部门准确掌握收入信息很困难,导致个人所得税只覆盖人口的较小部分,因此,关于我国最优税收的研究必须要考虑税收征管因素,本文将探讨我国最优税收执行政策的选择及其收入分配效应问题。综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探讨了我国最优宏观税负的选择、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应,对我国宏观税负、产业税负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我国最优宏观税负为7.84%,相关拥挤性每增加1个单位,最优宏观税负增加5.16个百分点;最优宏观税负水平随着公共支出规模、公共支出外部性及私人部门资本产出弹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公共生产部门的资本产出弹性的增加而下降;当现实经济中宏观税负下降为最优宏观税负,人均产出、人均私人资本和人均公共资本、人均消费及福利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拥挤性会削弱减税政策的扩张效应,当总体拥挤性水平高于1时,相关拥挤性负向影响更大,反之,绝对拥挤性负向影响更大;宏观税负与第二产业产出和第三产业产出具有动态关联关系,宏观税负增加不利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但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税负和产业发展之间亦具有动态关联效应;产业发展和产业税负对宏观税负的冲击效应在东中西三个区域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宏观税负增加的首要因素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中部地区宏观税负的增加源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共同作用,而西部地区宏观税负的增加主要源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本部分研究意义在于,本研究给出了一个分析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一般分析框架,如果根据不同国家或省域的经济现实给予模型中参数赋值,将会得出不同国家或省域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本研究提供了影响宏观税负大小和走向的因素,因此可为预测宏观税负变化方向提供依据;本研究为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原因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第二,探讨了我国最优税收结构的选择及其经济效应问题,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个是从政府支出行为影响最优税收结构的角度进行探讨,另一个是从企业行为影响最优税收结构的视角进行探讨。首先建立一个政府支出结构影响最优税收结构的理论模型,然后对我国最优税收结构的选择及其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随后在一个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模型中,引入污染税,探讨我国污染税和其他扭曲性税种的最佳组合问题,最后对污染税开征的相关配套政策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政府基础建设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比例影响不同政策目标下最优税收结构的选择;在我国当前税收结构下,最优污染税是23.48%,从福利最大化视角,应采取较高的资本所得税和污染税组合或较低的劳动所得税和污染税组合,从经济增长最大化视角,应采取较低的资本所得税和污染税组合或较高的劳动所得税和污染税组合;在开征污染税的基础上,提高家庭健康偏好有利于健康水平提高,但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改善,降低健康偏好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改进,但不利于健康水平提高;单纯提高健康生产效率既不利于健康的改善,也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和福利水平的改善,同时提高健康生产效率和研发部门生产效率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降低健康污染弹性既有利于健康水平提高,也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改善,但不利于污染的减少;提高污染治理效率既有利于污染减少,又有利于健康改善、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改善。本研究一方面为我国制定反应政府职能定位的最优税收结构提供了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分析污染、健康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可以用于比较各种环境规制的效果。 第三,在借鉴以往研究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我国油气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得出,改革促使西部地区单位产出能耗相对于样本均值下降了7.90~8.55个百分点,污染排放量减少约1556吨,人均资源税收入相对于样本均值增加了2.74~3.03个百分点,通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果具有稳健性。本部分研究为经济系统中“税收的外部性纠正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油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将税收征管因素、个体对“财富不平等”关注程度和消费性公共支出内生性纳入最优税收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最优执行政策的选择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然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在个体具有相同风险偏好情况下,个体最优选择是“如实申报”,最优惩罚数额越大越好,个体对“财富不平等”关注程度、风险厌恶程度、审计成本和原始分配结构的大小对最优税收累进性、最优审计率、福利水平和收入分配效应均有不同的影响,在消费性公共支出内生假定下,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改善;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水平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个税征管效率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个税征管效率水平较高,其次是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地方征管份额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快、地区经济开放程度越大、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文化层次越高越有利于个税征管效率的提高,除工薪所得税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外,其他个人所得税分类所占个人所得税份额越大,越不利于个税征管效率水平的提升,我国个税征管效率显著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而且个税征管效率提高对缩小发达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要大于不发达地区。本部分研究为从政府支出角度解决审计成本高问题及逃税问题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42;F124
【图文】:

资本,禀赋,函数,报酬


图 2. 1 最优 所 得税 函 数 的选 择 模 型 得 税 模 型 了 分析 动 态最 优 资本 所 得税 的 基 本分 析 框架 , 在 Ch 产 函数 规 模 报酬 不 变 ,且 生 产 函数 形 式 如下 : 产 出 , tk和tl分别 代 表人 均 资本 存 量和 人 均劳 动 供给 tr和tω,政 府 对 资本 和 劳 动分 别 征 收 的税 率 为 kτ和tω,假设 消 费者 具 有无 限 寿 命, 代表 性消 费 者 的效 用 ( )1tL l d tσ + tc代表 t期人 均 消费 , L代表 消 费者 拥 有的 劳动 禀赋 表示 时间 贴 现因 子 , 消费 者 的预 算约 束 为 :

曲线,拉弗曲线,学派


图 2. 2 拉弗 曲 线 弗 曲线 ,当 边 际税 率 为 ( 0, )et时, 税收 收 入随 着 边 际税 收收 入进 行 各项 政府 支 出, 为 经 济 活动 正常 进 行提 供了 收 入 增 加, 在 et处, 税 收收 入 达到 最 大值 , 如 果 边 际税 ,则 税 收 收入 会 随 着边 际 税 率的 增 加 而下 降 , 因 为 过 高 产 活 动会 减 少, 生产 率 会 降 低, 税 基变 窄, 从 而政 府获 作 为 目 标, 则 et即可 以 成为 最 优税 率 。通 过 拉弗 曲 线 除 得最 优 税 收结 构 。 学派 的 最 优税 收 代 末 70 年代 初 ,以 美国 著 名经 济学 家 Bu c ha n an 为领 袖 经济 学家 力 图运 用新 古 典经 济学 的 基本 原理 和 方法 来研 济与 政治 的 相互 依存 和 相 互 影响 。 公共 选 择学 派 致 力于

拥挤性,宏观税负,吉林,大学


吉林 大学 博 士学 位 论 文 得出 的 结论 一致 , 据测 算, 相 关拥 挤性 每 增加 1 个单 位, 最 优宏 观税 负 率平 均 增加 5. 16 个百分 点, 直 觉上 , 随 着 拥挤 性 的增 加, 政 府 需 要更 多 的税 收提 供 公共 支出 , 因 此 ,拥 挤 性 越 大, 最 优宏 观 税负 水 平 越大 。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庆旺;吕冰洋;;中国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2 李永友;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3 王军平,刘起运;如何看待我国宏观税负——基于“非应税GDP"的科学评价[J];财贸经济;2005年08期

4 岳树民;卢艺;岳希明;;免征额变动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5 王亮;我国流转税与所得税最优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4年05期

6 宋文新,姚绍学;拉弗曲线的拓展与最优宏观税负[J];财政研究;2003年11期

7 刘凤良;吕志华;;经济增长框架下的最优环境税及其配套政策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运算[J];管理世界;2009年06期

8 郑雯;;我国资源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政监督;2012年16期

9 刘金东;冯经纶;;中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因素分解研究——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14年02期

10 田志伟;胡怡建;朱王林;;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社保支出与收入分配[J];财经论丛;2014年11期



本文编号:2797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797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