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1 08:35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呼包鄂榆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较高,因此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着呼包鄂榆城市群工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现有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研究中多集中在经济的协同发展,城市群承载力等方面,鲜有对制造业的研究。为了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的发展,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具体行业分工合作的现状,进而总结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分工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分工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分析了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背景,从而得出研究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的必要性,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其次,梳理了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及区域分工与合作等相关概念,同时梳理了产业分工与合作相关理论,涉及早期分工合作立论、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及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再次,分析了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的现实因...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俄林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三、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现实因素25表3-5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2000-2018年制造业产值情况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制造业产值(万元)增速(%)占比(%)制造业产值(万元)增速(%)占比(%)200046657352.4116835754.3820014953756.1749.6421377826.9839.59200262374725.9164.2324273213.5437.84200390312744.7965.2137358953.9141.562004129170143.0344.2043656816.8641.412005172737933.7338.4564016646.6432.35200624355014138.36121592589.9423.042007355142045.8237.01149993923.3619.862008483397736.1129.97232565555.0518.922009639510032.2931.4624494975.3317.302010726040013.5327.08348862342.4218.53201174378002.4419.897374077111.3828.842012968800130.2524.327176744-2.6823.9320131095742813.1025.67818496714.0526.232014113617693.6925.971015070124.0229.91201511240343-1.0725.919799200-3.4631.392016116572653.7123.911119937314.2834.222017118050921.2728.921357286721.1932.76数据来源:根据2000-2018年《呼和浩特市统计年鉴》《包头市统计年鉴》,《鄂尔多斯市统计年鉴》《榆林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而得图3-1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产值数据来源:根据表3-4,3-5中数据作图而来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图3-2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增速数据来源:根据表3-4,3-5中数据作图而来从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来看,如表3-4,表3-5,图3-2。世纪之初增速较快,近几年有放缓趋势,整体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榆林和鄂尔多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比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略快。首先从增速的总体趋势来看,呼包鄂榆进入新世纪的前十年左右,增速较快,近几年增速比较慢。呼和浩特2001-2009年增速的平均值约为28.8%,2010-2017年增速的平均值为5.15%,包头市2001-2008年增速的平均值33.2%,2009-2016年增速的平均值4.3%,鄂尔多斯2001-2009年增速的平均值34.32%,2010-2017年增速的平均8.4%,榆林2001-2011年增速的平均值44.13%,2012-2017年增速的平均值11.23%。其次从四市增速的比较大小来看,榆林市和鄂尔多斯市较高,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较低。2001-2017年榆林增速的平均值为32.52%,鄂尔多斯市增速的平均值为22.1%,呼和浩特17.67%,2000-2016年包头市18.74%。2001-2016年,每年四市增速排序,呼和浩特市增速最快的有3年,增速第二的有5年,增速第三的有6年,增速最慢的有2年。包头市增速最快的有2年,增速第二的有3年,增速第三的有4年,增速最慢的有7年,鄂尔多斯市增速最快的有4年,增速第二的有5年,增速第三位的有4年,最慢的有3年,榆林市增速最快的有7年,增速第二位的有3年,增速第三的有2年,最慢的有4年。2017年最快的是榆林21.19%,鄂尔多斯市第二1.27%,呼和浩特市最慢-28.26%。最后从增速最大最小来看,新世纪以来,四市增速最大值由高到低为榆林2011年的111.38%,包头2008年的78.02%,鄂尔多斯45.82%,呼和浩特市39.47%,增速最小值由高到低是鄂尔多斯2015年-1.07%,包头市2014年的-2.85%,榆林市2015年-3.46%,呼和浩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J]. 郝苹.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9(04)
[2]关于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相关研究的几点建议[J]. 唐金舸. 现代商业. 2019(18)
[3]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着力点——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J]. 陈文晖,熊兴,巨少达. 开放导报. 2018(06)
[4]制造业区域产业专业化、竞合关系与分工——基于江苏省市域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J]. 毕学成,谷人旭,苏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0)
[5]“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产业合作领域探索[J]. 王娟娟. 中州学刊. 2018(03)
[6]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王玉燕,汪玲. 商业研究. 2018(03)
[7]江苏省三大城市圈的产业分工研究——基于区位商分析法[J]. 崔向阳,王玲侠.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7(06)
[8]岳九咸小三角制造业分工与专业化合作研究[J]. 魏国恩. 金融教育研究. 2017(04)
[9]产业集群文献综述[J]. 张东敏,谢佳敏. 当代经济. 2017(18)
[10]广西各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及其变化研究[J]. 廉超,姚辉,宋静怡. 当代经济. 2017(15)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产业集群与经济空间耦合机理研究[D]. 高月媚.吉林大学 2019
[2]空间分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王春萌.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东北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 孙汉杰.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D]. 全诗凡.南开大学 2014
[5]东北三省制造业集聚研究[D]. 徐晓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1
[6]模块化生产方式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 董科.华中科技大学 2011
[7]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产业整合[D]. 裴瑱.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中心城市视角的合肥都市圈产业协作关系研究[D]. 金家文.安徽农业大学 2018
[2]川渝两地产业结构演进及区域分工研究[D]. 赵俊男.重庆工商大学 2018
[3]产业集群视角下物流园区两阶段选址问题研究[D]. 史红玉.吉林大学 2017
[4]北京—曹妃甸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任华山.北京理工大学 2016
[5]粤桂两省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D]. 曾尚先.广西师范大学 2016
[6]基于长吉图区域产业分工的延边州产业发展研究[D]. 孙月乔.延边大学 2016
[7]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D]. 李君艳.天津师范大学 2015
[8]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一体化探索[D]. 畅向辉.华中科技大学 2015
[9]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分工、专业化与合作研究[D]. 张亚伟.西北师范大学 2015
[10]甘肃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产业分工研究[D]. 李媛.陕西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11138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俄林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三、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现实因素25表3-5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2000-2018年制造业产值情况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制造业产值(万元)增速(%)占比(%)制造业产值(万元)增速(%)占比(%)200046657352.4116835754.3820014953756.1749.6421377826.9839.59200262374725.9164.2324273213.5437.84200390312744.7965.2137358953.9141.562004129170143.0344.2043656816.8641.412005172737933.7338.4564016646.6432.35200624355014138.36121592589.9423.042007355142045.8237.01149993923.3619.862008483397736.1129.97232565555.0518.922009639510032.2931.4624494975.3317.302010726040013.5327.08348862342.4218.53201174378002.4419.897374077111.3828.842012968800130.2524.327176744-2.6823.9320131095742813.1025.67818496714.0526.232014113617693.6925.971015070124.0229.91201511240343-1.0725.919799200-3.4631.392016116572653.7123.911119937314.2834.222017118050921.2728.921357286721.1932.76数据来源:根据2000-2018年《呼和浩特市统计年鉴》《包头市统计年鉴》,《鄂尔多斯市统计年鉴》《榆林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而得图3-1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产值数据来源:根据表3-4,3-5中数据作图而来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图3-2呼包鄂榆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增速数据来源:根据表3-4,3-5中数据作图而来从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来看,如表3-4,表3-5,图3-2。世纪之初增速较快,近几年有放缓趋势,整体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榆林和鄂尔多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比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略快。首先从增速的总体趋势来看,呼包鄂榆进入新世纪的前十年左右,增速较快,近几年增速比较慢。呼和浩特2001-2009年增速的平均值约为28.8%,2010-2017年增速的平均值为5.15%,包头市2001-2008年增速的平均值33.2%,2009-2016年增速的平均值4.3%,鄂尔多斯2001-2009年增速的平均值34.32%,2010-2017年增速的平均8.4%,榆林2001-2011年增速的平均值44.13%,2012-2017年增速的平均值11.23%。其次从四市增速的比较大小来看,榆林市和鄂尔多斯市较高,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较低。2001-2017年榆林增速的平均值为32.52%,鄂尔多斯市增速的平均值为22.1%,呼和浩特17.67%,2000-2016年包头市18.74%。2001-2016年,每年四市增速排序,呼和浩特市增速最快的有3年,增速第二的有5年,增速第三的有6年,增速最慢的有2年。包头市增速最快的有2年,增速第二的有3年,增速第三的有4年,增速最慢的有7年,鄂尔多斯市增速最快的有4年,增速第二的有5年,增速第三位的有4年,最慢的有3年,榆林市增速最快的有7年,增速第二位的有3年,增速第三的有2年,最慢的有4年。2017年最快的是榆林21.19%,鄂尔多斯市第二1.27%,呼和浩特市最慢-28.26%。最后从增速最大最小来看,新世纪以来,四市增速最大值由高到低为榆林2011年的111.38%,包头2008年的78.02%,鄂尔多斯45.82%,呼和浩特市39.47%,增速最小值由高到低是鄂尔多斯2015年-1.07%,包头市2014年的-2.85%,榆林市2015年-3.46%,呼和浩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J]. 郝苹.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9(04)
[2]关于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相关研究的几点建议[J]. 唐金舸. 现代商业. 2019(18)
[3]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着力点——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J]. 陈文晖,熊兴,巨少达. 开放导报. 2018(06)
[4]制造业区域产业专业化、竞合关系与分工——基于江苏省市域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J]. 毕学成,谷人旭,苏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0)
[5]“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产业合作领域探索[J]. 王娟娟. 中州学刊. 2018(03)
[6]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王玉燕,汪玲. 商业研究. 2018(03)
[7]江苏省三大城市圈的产业分工研究——基于区位商分析法[J]. 崔向阳,王玲侠.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7(06)
[8]岳九咸小三角制造业分工与专业化合作研究[J]. 魏国恩. 金融教育研究. 2017(04)
[9]产业集群文献综述[J]. 张东敏,谢佳敏. 当代经济. 2017(18)
[10]广西各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及其变化研究[J]. 廉超,姚辉,宋静怡. 当代经济. 2017(15)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产业集群与经济空间耦合机理研究[D]. 高月媚.吉林大学 2019
[2]空间分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王春萌.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东北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 孙汉杰.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D]. 全诗凡.南开大学 2014
[5]东北三省制造业集聚研究[D]. 徐晓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1
[6]模块化生产方式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 董科.华中科技大学 2011
[7]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产业整合[D]. 裴瑱.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中心城市视角的合肥都市圈产业协作关系研究[D]. 金家文.安徽农业大学 2018
[2]川渝两地产业结构演进及区域分工研究[D]. 赵俊男.重庆工商大学 2018
[3]产业集群视角下物流园区两阶段选址问题研究[D]. 史红玉.吉林大学 2017
[4]北京—曹妃甸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任华山.北京理工大学 2016
[5]粤桂两省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D]. 曾尚先.广西师范大学 2016
[6]基于长吉图区域产业分工的延边州产业发展研究[D]. 孙月乔.延边大学 2016
[7]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D]. 李君艳.天津师范大学 2015
[8]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一体化探索[D]. 畅向辉.华中科技大学 2015
[9]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分工、专业化与合作研究[D]. 张亚伟.西北师范大学 2015
[10]甘肃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产业分工研究[D]. 李媛.陕西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11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11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