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湖南省乡村振兴的地域类型及实施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07:19
  为了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缓解城乡之间的差距,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把握乡村差异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构建乡村“人-地-业”耦合系统与创新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湖南乡村受地理位置、地形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影响,类型千差万别,乡村振兴必须根据区域的差异化分区、分类制定发展策略。乡村地域类型是在自然特征、发展历史、生产结构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呈现一定的相似性和稳定性的类型单元。探索湖南省乡村振兴地域类型及其实施路径,明晰其制约因素和发生机理,提炼乡村振兴模式和设计振兴路径,不但可以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还可以为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实践指导。以湖南省98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学综合视角,按照“综合水平评价、主导因素审视、地域类型划分、路径归纳演绎”的主线开展研究。首先构建县域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自然断裂点、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县域乡村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湖南省地域特征,揭示乡村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要素;再对主导要素进行聚类和空间叠加分析,对乡村地域类型进行区划;最后结合乡村振...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衰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1.1.2 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农村衰败的重要举措
        1.1.3 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助推乡村建设
        1.1.4 乡村振兴研究为繁荣乡村地理学提供重要契机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乡村振兴研究
        1.3.2 乡村地域类型研究
        1.3.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2 主要理论
3 湖南省县域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
    3.1 研究区范围
    3.2 研究区概况
        3.2.1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3.2.2 社会经济特征
    3.3 数据来源
    3.4 评价方法
        3.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4.2 确立权重
        3.4.3 建立测算模型
        3.4.4 空间自相关分析
    3.5 结果分析
        3.5.1 综合发展水平总体评价
        3.5.2 综合发展水平空间格局
        3.5.3 自然生态空间特征
        3.5.4 经济发展空间特征
        3.5.5 社会人口空间特征
4 湖南省乡村地域类型划分及区划
    4.1 乡村地域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
    4.2 乡村地域类型划分的主导要素分析
        4.2.1 主导要素识别方法
        4.2.2 主导要素的分析
    4.3 乡村地域类型区划方法
    4.4 湖南省乡村地域类型区划结果及特征描述
        4.4.1 区划结果
        4.4.2 特征分析
5 湖南省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及实施路径
    5.1 湘中东长株潭产业带动型
    5.2 湘北洞庭湖湿地经济型
    5.3 湘中丘陵农工贸型
    5.4 武陵山—罗霄山—五岭山生态保育型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71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171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2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