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俄罗斯战略科技合作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10:42
论文题目:中国与俄罗斯战略科技合作影响因素研究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生:(签名)导师:(签名)战略科技产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和研发高新技术的单元集合体。战略科技产业是世界各国必争的战略制高点,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及各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日趋深化的今天,国际经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加强,能否有效地参加国际分工,扩大与其它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己成为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态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和俄罗斯均在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之列,所以发展战略科技产业并建立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中俄两国发展的迫切需要;中俄两国发展高科技合作不仅有利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加强,而且对各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拥有扎实的科研基础,许多技术成果函待转化。中国资金实力雄厚,但在一些基础科研领域水平相对落后。中俄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科技创新能力,两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互补性为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中俄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前景广阔。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撰写:首先,在国际分工与合作理论的基础之上,分析中俄两国战略科技合...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战略科技产业分布图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尤其是高科技研究的投入越发重视,对科研活动的支出不断提升,自从2006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来,中国非常重视“自主创新”战略,着眼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从这时起,中国的科研经费就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2006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超过英国、法国和德国,并在啊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研发市常通过图3-1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就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由2000年的8000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6000多亿元,增长了一倍多。这种科研经费的增长体现了中国对于发展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发展科研的迫切愿望。图3.2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图除了科研经费外,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对于发展科技的重视程度,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对于科技的研发强度也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表明中国对于科技研发愿意投入越拉越多的资源使其发展。在2000年时,中国的研发强度还不到1%,远远达不到经合组织的平均值2.34%,而到了2019年,中国的研发强度已经达到了2.11%,已经迈过了创新型国家的门槛,中国的科研研发强度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整体研发经费在增加的同时,地区差异却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经费支出排在城市的前三名,而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城市的经费支出总和就占到了全国的25%。不难看出,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发展很不平衡。
第三章中俄战略科技合作现状分析21图3.3中国战略科研投入地域图另外,通过研发资金的具体投入情况,不难看出,近几年来,应用研究的投资较大,基础研究虽然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另外,企业资金的支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试验发展的资金投入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表3-1研发资金投入情况指标20142015201620172018经费支出868710298118461301514169基础研究411498555613716应用研究10281162126913981528试验发展72468637100221100311925政府资金1183222125006363013企业资金642076258837981610588经费支出占GDP比1.78%1.91%1.99%2.02%2.07%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在所有的研发人员中,从事试验发展的人员最多,其次是应用研究人员,最后是基础研究人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员比例相对较少,对于发展高科技产业来说,试验发展的科研人员必不可少,但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仍然缺乏人才。表3-2研发人员情况指标20142015201620172018全年当量(万人)288.3324.7353.3371.1375.9基础研究19.321.222.323.525.3应用研究35.338.439.640.743试验发展233.7265.1291.4306.8307.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促进航天技术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进步——中俄共议航天工程[J]. 田恬. 科技导报. 2017(23)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合作机遇分析[J]. 钟琳曼.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04)
[3]俄罗斯对外合作科技实力分析[J]. 刘珣.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03)
[4]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特点研究[J]. 黄滟雄.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03)
[5]加强开放式创新 促进中俄蒙科技合作[J]. 李飞. 北方经济. 2016(10)
[6]阴和俊:国家科技创新需深化国际合作[J]. 本刊编辑部辑. 河南科技. 2016(18)
[7]“一带一路”建设与中蒙俄能源合作——基于地区安全视角[J]. 朴光姬,李芳. 亚太经济. 2016(05)
[8]基于科技创新的中俄科技合作方式研究[J]. 才冰冰.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0)
[9]俄罗斯“互联网+中国”项目迎来中俄互联网产业合作新亮点[J]. 张冬杨. 物联网技术. 2016(06)
[10]俄罗斯软实力中的科技和教育因素[J]. 许华.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6(03)
博士论文
[1]中俄能源产业合作模式研究[D]. 多尔日耶夫·阿尔卡吉(Dorzhiev Arkady).辽宁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13314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战略科技产业分布图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尤其是高科技研究的投入越发重视,对科研活动的支出不断提升,自从2006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来,中国非常重视“自主创新”战略,着眼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从这时起,中国的科研经费就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2006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超过英国、法国和德国,并在啊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研发市常通过图3-1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就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由2000年的8000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6000多亿元,增长了一倍多。这种科研经费的增长体现了中国对于发展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发展科研的迫切愿望。图3.2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图除了科研经费外,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对于发展科技的重视程度,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对于科技的研发强度也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表明中国对于科技研发愿意投入越拉越多的资源使其发展。在2000年时,中国的研发强度还不到1%,远远达不到经合组织的平均值2.34%,而到了2019年,中国的研发强度已经达到了2.11%,已经迈过了创新型国家的门槛,中国的科研研发强度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整体研发经费在增加的同时,地区差异却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经费支出排在城市的前三名,而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城市的经费支出总和就占到了全国的25%。不难看出,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发展很不平衡。
第三章中俄战略科技合作现状分析21图3.3中国战略科研投入地域图另外,通过研发资金的具体投入情况,不难看出,近几年来,应用研究的投资较大,基础研究虽然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另外,企业资金的支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试验发展的资金投入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表3-1研发资金投入情况指标20142015201620172018经费支出868710298118461301514169基础研究411498555613716应用研究10281162126913981528试验发展72468637100221100311925政府资金1183222125006363013企业资金642076258837981610588经费支出占GDP比1.78%1.91%1.99%2.02%2.07%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在所有的研发人员中,从事试验发展的人员最多,其次是应用研究人员,最后是基础研究人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员比例相对较少,对于发展高科技产业来说,试验发展的科研人员必不可少,但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仍然缺乏人才。表3-2研发人员情况指标20142015201620172018全年当量(万人)288.3324.7353.3371.1375.9基础研究19.321.222.323.525.3应用研究35.338.439.640.743试验发展233.7265.1291.4306.8307.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促进航天技术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进步——中俄共议航天工程[J]. 田恬. 科技导报. 2017(23)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合作机遇分析[J]. 钟琳曼.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04)
[3]俄罗斯对外合作科技实力分析[J]. 刘珣.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03)
[4]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特点研究[J]. 黄滟雄.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03)
[5]加强开放式创新 促进中俄蒙科技合作[J]. 李飞. 北方经济. 2016(10)
[6]阴和俊:国家科技创新需深化国际合作[J]. 本刊编辑部辑. 河南科技. 2016(18)
[7]“一带一路”建设与中蒙俄能源合作——基于地区安全视角[J]. 朴光姬,李芳. 亚太经济. 2016(05)
[8]基于科技创新的中俄科技合作方式研究[J]. 才冰冰.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0)
[9]俄罗斯“互联网+中国”项目迎来中俄互联网产业合作新亮点[J]. 张冬杨. 物联网技术. 2016(06)
[10]俄罗斯软实力中的科技和教育因素[J]. 许华.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6(03)
博士论文
[1]中俄能源产业合作模式研究[D]. 多尔日耶夫·阿尔卡吉(Dorzhiev Arkady).辽宁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13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313314.html